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寫字教學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敬紅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征來說,寫字教學不僅可以鞏固寫字,更有助於更好地完成各科作業,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長期認真寫字,可以陶冶情操,強化審美意識,養成良好習慣,提高文化素養。
1962年郭沫若先生指出:“培養中小學生寫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幹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使人細心,集中意誌,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避免這些毛病。
1.教師要提高對寫字教學的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字教學要注重多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指導學生的書寫,讓學生寫字規範、端正、整潔。在學生的日常寫字中,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認真書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走進學生,握住學生的手寫一寫,讓學生看著寫一寫。不但可以端正自身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還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寫字標本。
2.注重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寫
寫字教學如同教孩童學步,起初要你雙手扶著一步一步地走,漸漸放開一隻手攙著走,最後可以放開雙手獨行,並逐漸學會跑,切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因此,學生在寫字過程中需要教師細致的指導。
2.1觀察法。低年級學生的知覺常常表現得較為籠統,不容易發現事物的特征及事物間的聯係。在認字形時,往往因觀察不仔細而發生增減筆畫、顛倒結構等錯誤。再加上漢字字型複雜,筆畫變化較多,這就使低年級學生掌握字形更加困難,必須嚴格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筆畫和結構,清晰感知字形。通過分析、比較,準確地認知字形,注意字形特點及形近字的細微區別。當學生記清字形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裏的範字,哪些筆畫長、哪些筆畫短,看清字的布局和間架結構,每組筆畫的位置在田字格中的哪個部位。在仔細觀察了範字後,引導學生仿寫,寫好後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字與範字的差距,分析原因,進行更正,盡量做到一次比一次好。
2.2記憶法。部分學生在寫字時,常常寫一眼看一眼,寫一畫看一畫,寫錯了就用橡皮擦,擦了還會寫錯,直到寫字本被擦破。有的寫了這筆找不到下一筆,把一個字拆成七零八落,這樣會造成每天學習時間不夠用,作業不能及時上交,時間長了,對寫字產生反感。針對這種情況,要求學生把一個字看成一個整體,再看局部,看清字的每一筆形態變化,起筆在什麼地方,收筆在哪裏,整個字在形體上有什麼特點,在學生把握字的整體性的基礎上,仔細觀察筆畫變化、筆順規則。學生在寫字過程中的臨摹,就是在觀察的基礎上記字形的過程。如果學生對範字記得越準確、清晰,下筆時腦海中的字形就越形象、逼真。在下筆寫字時,要讓學生有意識地記住觀察所獲得的信息,再動筆寫字。如描寫記憶,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一邊講一邊伸出手指書空,使學生把字的形象牢固地刻在腦海中。又講規律記憶,就是講一些已經學過的筆順規則讓學生記住,如“先橫後豎”、“先裏頭後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等。這樣讓學生在學寫字時根據規律,舉一反三,寫字效果就會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