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理念指導下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初探(1 / 2)

新理念指導下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初探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潘育輝

“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文成於思”,這些說法無不說明作文是心靈的寫照,認識的再現,感情的流露。當代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對所從事的活動感興趣,形成一種探求的願望,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從事活動,而且會收到最佳效果。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吃透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十分注重根據學生的心理、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從培養學生作文興趣入手,以“引起興趣,激發興趣、發展興趣”為途徑,點燃學生作文興趣之火,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作文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被動作文”為“主動寫作”,讓學生自覺愉快地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一、明確目標,激發興趣

初中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能力光靠講是不會有的,能力是靠多寫多練得來的。多練靠自覺,自覺靠喜愛,要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我們必須端正學生的作文動機,明確作文的目的,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我們要聯係實際,逐步引導學生認識作文是學好各門功課、做好各項工作、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的重要素質之一。比如做筆記、寫發言稿,寫計劃總結、寫書信,請假條、寫報告,等等,都離不開作文。教師要把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叩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形成強烈的愛作文的意識。

二、觀察生活,激發興趣

學生在作文時,首先遇到的困難是覺得無從下手,左思右想,都難以下筆,由此產生的便是麵對作文題目畏難發愁。要克服這一困難,絕不是隻憑向學生講一些理論性的道理所能解決的。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理念,講究方法,努力創設作文情境,豐富學生生活,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1.深入生活,豐富體驗。生活是寫作之源泉。因此,教師要帶學生深入生活,如參觀工廠、農村、街道、名勝古跡、開發區,觀看繁忙的現代化建設,看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變化,訪問先進人物、勞動模範,組織豐富的少先隊活動;結合其他學科動手操作、實驗;充分利用校內外有利條件組織學生看電影、錄像、欣賞音樂、看畫展等,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情感,激發興趣。

2.指導觀察,積累素材。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的任務,製訂觀察計劃,要求學生按計劃仔細察看,並做好觀察記錄,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經過比較、分析,掌握觀察對象的本質特征。同時,要注意景物的角度、方位,以及其連續性;觀察人物時要注意其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觀察動物,要注意其外形、生活習性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感受力,促進學生常記憶、勤揣摩,鍛煉其感受的感性和獨立性,不斷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綜合成為今後的習作材料。

三、讀寫結合,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