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思想形成策略的思考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厲誌敏
摘 要: 數學教學必須在學生的做、說及思上形成學生的數學思想。小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果僅憑教師灌輸,其效果可想而知,學生根本不可能學到更有價值的數學。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思想 讀 思 辯
筆者任教小學數學多年,經常思考小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策略問題,自我感到必須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多地說說數學。一般的數學課堂,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說,這或多或少影響了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也影響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和創新水平的提高,當然對形成學生終身學習數學的能力也是有嚴重影響的。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說數學上做到以下三個方麵。
一、讓小學生學會說數學必須抓住的前提——讀
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不需要讀,回答應當是肯定的。但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實意義上去讀了嗎?反思數學教學諸多課堂,應當說還不盡然。完全意義上的讀,學生應當是用心的,也就是要“心讀”。像和尚念經那樣有口無心,是讀不出效果的。所以,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從理想課堂的角度去說,必須提高小學生讀數學的參與度,讓全體學生都讀起來;必須提高小學生讀數學的真實性,讓所有學生都把讀數學當做一回事。這需要平時多讓學生讀,而且應當是多讓所有學生讀。真正讓學生像讀語文那樣讀數學,其學生形成數學思想的便捷是可想而知的。小學生讀了數學,從一定意義上講不但提升其自身的理解水平,還能發現自身不能理解的問題。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六年級上冊的綜合與實踐“互聯網的普及”教學內容時,首先就要做讓學生很好地讀這部分的事。學生通過閱讀比較多地獲取了其中的內容信息,比較清楚地知道了一些互聯網普及率方麵的知識,對這段文字甚至就是數據還產生一定意義上的感想,尤其是不少學生還發現自己對這段文字和統計表不太明白的地方。當學生讀到這樣的地步時,相互之間的交流就顯得很有質量。筆者發現學生都能夠比較理想地說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和普及的程度,學生也很快就認識到普及率就是百分率,互聯網的普及率實質上就是某個地區或者國家的互聯網的上網人數與該地區或國家的總人數之比,也就是上網人數是總人數的百分之幾。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學習數學能夠比較認真而又細心地讀數學,是說數學的前提,當然也就可能是解決數學問題,形成數學思想的前提。
二、讓小學生學會說數學必須賴於的途徑——思
從平時的數學教學看,小學生是有思維能力的,但學生在思維上所存問題往往比較嚴重影響學生的思維質量。譬如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比較差,尤其不肯自覺思維和持久思維,遇到一些思維上的障礙,往往就停止思維;小學生的思維途徑也顯得比較單一,就是到了高年級,孩子們也仍然過多地賴於形象思維,不善於進行抽象思維。所以,小學生在說數學時往往會出現不夠縝密的現象,說的時候則不可形成一定意義上的啟發、啟迪和啟示等方麵意義及效果。因此,為了讓學生說數學,為了讓學生說好數學,必須讓學生說之前進行屬於學生層麵的抽象的思,科學的思,理想的思,尤其能夠獲取更多思維成果的思考,這樣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就不至於信口開河。譬如學習《分數乘法整理與練習(2)》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進行計算,厘清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正確解答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就讓學生比較細心地讀教材中所呈現的題或給學生呈現類似的題。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力求做到邊讀邊思考。如整理與練習的第14題中的1、2兩小題,第一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找規律就相對比較容易些,因為題目所能讓學生找到的規律比較明顯,那第2條呢?規律不太明顯,學生也就不太容易發現,尤其是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就更不容易發現。所以,在解決這兩道問題時,筆者讓學生對第二道問題在讀的基礎上,做縝密而又科學的思考,並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說一說自己思考的過程和理由,相互間交流所發現的規律。學生在相互之間的交流中則進一步體會到找規律所必需的過程及發現規律的途徑和方法,比較、分析等思維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