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分化的現狀分析與對策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秀鳳
摘 要: 近年來,普通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呈現分化加劇的趨勢,其中原因多種多樣,有地域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客觀原因,也有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不佳的主觀原因。如何克服不利影響,主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縮小分化麵積和分化程度,是每一位普通高中英語教師都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 普通高中 英語學習 現狀與對策
一、問題調研
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多年,每屆學生中總有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很高,學習成績相對突出,令我們英語科任教師驕傲和自豪,教師很有成就感。然而,最近幾年筆者發現高中學生的英語基礎越來越薄弱,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差。筆者在與其他學校的交流中,發現同行反映的情況大體相似。即從高一開始,學生的英語學習程度就有明顯的差距,到高二時,分化進一步加劇,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課堂上得過且過,作業隨便應付,成績每況愈下,還有部分學生上英語課就幹脆睡覺,課後作業要麼抄襲,要麼應付了事,要麼幹脆不做。更令人擔憂的是,這部分學生的範圍呈擴大趨勢。對這部分英語後進學生,盡管我們想了一些辦法,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最終還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師往往感覺很困惑、很無奈。學生方麵,由於學習成績一直無法提高,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自然就降低,學生很痛苦也很無助,到了高三階段,基本完全放棄英語學習。教師也往往無所適從,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隻能聽之任之,造成英語教與學脫離實際的惡性循環。
二、成因分析
出現上述英語學習能力分化的原因複雜,但是主要可以歸結如下:第一,生源所在地教學資源與對英語教學重視程度的差異。雖然從小學三、四年級已經開設英語課程,但是由於各地的師資條件、教學設備不同,以及各個小學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來自不同小學的生源的英語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這可以說是英語學習程度的第一次分化。第二,不同程度的生源進入七年級(即初一),給七年級的英語教學造成了困難,一部分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語音基礎和詞彙積累,另一部分學生則幾乎是零起點,雖然英語科任教師采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例如,音標突擊過關、詞彙突擊複習等,但是由於時間倉促,又迫於完成七年級英語教學任務的要求,科任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係統的彌補教學,結果,第一次分化無法及時消除。初中階段由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同,學習的參與程度不同,經過七、八、九年級三年英語學習後,又形成了第二次分化,這種分化從中考的英語成績發布上可以非常直觀地反映出來。第三,現行的高中教材是基於一定英語基礎的銜接教材,詞彙量大,課堂容量大,知識點分散,沒有足夠的語音知識,足夠的詞彙積累,一定的語法基礎,以及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要完成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任務,對於初中英語比較薄弱的學生就更加困難,加之努力程度不夠,學習信心不足,高一階段就會逐步形成第三次分化。經過了上述三次分化後,無論高中教師花費多少精力,采取什麼措施,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這些努力失敗之後,許多高中教師也與學生一樣,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隻能聽之任之,順其自然。
由於中國社會處於轉型發展時期,學曆在就業方麵不再顯現出太多的優勢,學生受社會功利思潮的影響,對學業成績不夠重視,平時的刻苦程度有所下降。此外,許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疏於監管,這些“留守”青少年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意誌力,對學業要求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