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彩鳳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全麵推進,它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人的個性張揚和全麵發展為目標,注重生活,強調實踐,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關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發,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觀念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和保證。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所謂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是簡單的態度和藹,麵帶微笑,而是指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意見,善於發現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創新。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積極互動的過程。”如果沒有課堂的民主,根本談不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試想,在課堂上,老師講什麼,學生便聽什麼,機械地記什麼,也就沒有學生思考的空間,不能培養學生的個性,那麼培養出來的學生隻能是人雲亦雲,機械模仿,照本宣科,僵化保守。因此,我在課堂上大膽地進行民主教學,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而不是揣摩教師期望的標準答案。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便沒有對真理的追求。”要把書本上的理論融入生活中,離不開創設理論運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因此,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及知識間的內在聯係,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教師可以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生成問題,這實質上就是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構建知識,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學習能力審視學習內容的過程。例如在《走進青春》一框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歌曲《小小少年》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的導入體現青春歡快的節拍,唱出成長的煩惱,同時也點明本節課的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麼小小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煩惱增加了?”“小小少年有哪些煩惱呢?”“小小少年麵對煩惱又該怎麼辦呢?”等。這一學習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