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異質合作、問題導學”模式培養初中物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應用研究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行銀
“異質合作”,是指根據每位學生各科成績、性格特點、男女比例,每六人左右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按照合作探究、互幫互助學習的原則,使每位小組成員都展現自己的特長,從而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問題導學”則是通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麵臨的問題中,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自主、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模式,而自主學習,顧名思義,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實現學習目標。有助於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初中學生無論在身體或是性格上都在迅速成長,自主意識也在不斷萌芽中,因而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十分重要。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對學生步步緊逼,相反,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和時間,借助我校初中部實行“異質合作、問題導學”課改平台進行教學嚐試。我發現這樣的小組更有利於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對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更是大大有益,在物理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異質合作,激發學生交流
1.小組內合作與團結、自主
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無窮的,通過組員間的合作學習,集思廣益,促進思想交流,不僅能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在交流合作中能培養出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意願,對自主學習有莫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中,小組內合作交流,用各種辦法,利用桌上的水瓶發出聲音。有的同學想到了敲打瓶子使瓶子發出聲音,有捏、擠壓瓶子使瓶子發出聲音的,有晃動瓶子使裏麵的水發出聲音,還有極少數想到了往瓶子吹氣使空氣發出聲音的。這樣的合作學習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也對組員進行認可,吸收不同的想法、思路,自主學習的意願更強烈。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但隨著異質合作的課改深入,也發現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例如小組成員間因認知水平差異引起的矛盾問題,如何實現小組內的有效合作是異質合作課改亟待解決的難題。
小組學生之間發生的認知水平上的衝突是一把雙刃劍,處理得好可以推動探究學習,使探究活動向更深的層次發展,反之則會起阻礙作用。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不是刻意地消除所有的衝突,而是在充分甄別衝突的破壞性和建設性的基礎上,一方麵通過調整小組結構、增強小組凝聚力、製定合理的規則等措施防範破壞性衝突,另一方麵對待良性衝突,我們積極激發、充分利用,將其轉化為推動探究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衝突中學會合作。例如在快與慢的習題課上,小組成員間的解題速度不一,有些做得快的嫌做得慢的影響、拖累了小組的加分。麵對這種狀況,教師首先要弄清情況,循循善誘,鼓勵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使其明白互幫互助是難能可貴的,這樣不僅能順利解決組員間的衝突、加深組員的情感,而且在這種學習氣氛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發展。
2.組間競爭是培養自主學習的關鍵
分組是為了讓學生能更上進、更努力。心理學研究結果:人的心情30%來自於安全,70%來自於攀比,因此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莫過於競爭了[1]。競爭才能激發學生的活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內在的自主學習意識,從而達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明確競爭的規則,每周評比一次,把小組各成員的一周得分情況進行統計,最多的小組成為本周的優秀小組。當然,年段要協調各科各課之間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加分機製、統一的加分標準,例如:物理課上的簡單提問,學生回答正確就加一分,按難度和回答的完整性、見解性一次增加分數,一次最多三分。除了課堂評比外,課後表現也要納入評比項目,諸如作業完成情況,值日情況等。除了加分之外還有扣分的機製,比如小組成員因違反學校、班級紀律會受到扣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