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棲息地”(1 / 2)

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棲息地”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王治東

“如果我們的教育遠離了孩子們的生活,沒有充分考慮孩子們在教育過程中的生命狀態,那麼我們的教育注定是難以高效的”。細細品味,感觸頗多。

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傳道、授業、解惑”,不隻講解那些學生認為枯燥無味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做人的智慧,懂得做人的道理,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他們,朝著蘇霍姆林斯基界定的教育理想境界“培養正直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裏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不斷努力。

一、如果把學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把學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

我國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中寫道:“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煩惱的孩子,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愛學生才能懂學生。

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也許,他們有時會任性;也許,他們有時會調皮;也許,他們有時會貪玩。但是,教師一定要理解這都是孩子們的天性,不能因此忽略他們心中那個善良的小天使——內心的美。此時要多一分包容與寬容,多一分理解與諒解,多一分關懷與關愛,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輕鬆愉快。這樣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就不再是神聖高不可攀的,而是和他們一起攜手走過青春歲月的朋友。課上一起學習知識,課下談心交流,用真誠交換真誠,用信任贏得信任,亦師亦友。我感受著為人師表的幸福和快樂。

對孩子的熱愛與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發現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無情的環境中長大,就會變成對善與美無動於衷的人。

一位優秀教師首先應當用自己滿腔的愛關心、尊重學生,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溝通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為學生愛戴的人。課餘時間,我喜歡用心傾聽他們內心當中那些小秘密,解答他們的困惑。漸漸的,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異常高興,注意力集中,他們的成績也成了年級組中最好的。我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高興,更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驕傲。尤其是那個個子矮小又非常倔強的小男孩,曾經那麼讓我傷腦筋。以前的他在課上除了學習,什麼都做,成了老師和同學眼中的“焦點人物”。於是,我下定決心,要改變他,即使是頑石,我也要用自己的溫暖感染他。每天晚自習,我從最開始的談心,到後來的學習輔導,就這樣看著他一點一點地進步,我的內心高興極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在期中考試表彰大會上,他獲得了學習進步獎。看著他拿著獎狀在領獎台上傻傻地笑,我知道,我們都成功了。我想讓他知道,隻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老師不是隻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在我的眼中,他們都是平等的,都是非常懂事可愛的孩子。同時通過這件事我更明白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