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勞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1 / 2)

在勞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陳麗

摘 要: 本文從營造氛圍,鼓勵創新及創造環境,大膽創新兩個方麵討論了如何在勞動課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勞動課 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在教育。由此可見,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創新的時代呼喚創新教育。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精神是教育的偉大曆史使命。

在勞動課中,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應從以下方麵著手。

一、營造氛圍,鼓勵創新

創新意識的開發需要營造民主、和諧、自由、開放的氛圍,良好的氛圍可以激發兒童的創新意識。

1.佳作欣賞,激發創新熱情。

如上《製作拚盤》一課時,我先拿出一盤色、形、味俱全的涼菜——拉皮黃瓜,讓學生鑒賞。學生麵對這如工藝品一樣的拚盤,十分好奇,紛紛問我:這盤菜是怎樣做出來的呢?於是我抓住學生急於求知的心理,讓學生自己看書,考慮《製作拚盤——拉皮黃瓜》需要幾步完成,每一步都怎樣做,這樣變以往讓學生硬性地掌握知識為學生主動求知。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下,學生很快地做出一盤盤顏色、刀法、口味俱全的拚盤。從顏色搭配到造型的創新,無不體現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好後,分組品評鑒賞,看哪組學生的拚盤做得既美觀又味鮮,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大家讚美,都十分高興。

2.熏陶感染,體會創新樂趣。

如上《洗小件衣物》一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幾幅兒童愉快勞動的場景,並把勞動過程編成兒歌,讓學生邊勞動邊唱。同時小組進行比賽,先看哪組學生能把衣服洗得既快又幹淨,再看哪組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產生奇思妙想,把衣服上的汙漬洗幹淨。這樣既達到教學目的,又鞏固勞動技能,使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3.直觀演示,增添創新樂趣。

勞動課的直觀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電化教學、實物、圖片、演示等直觀教學使學生仔細地觀察作品製作的每一個過程,從而學會操作技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如上《製作花環花束》一課時,我先出示事先製作好的花環花束,讓學生仔細觀察,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然後對製作中的難點進行適當點撥,隨後學生分組進行製作,教師強調讓學生不拘於課本中的製作方法。自己動腦想,看製作花環花束,除了書上介紹的方法外,還能想出哪些粘花環花束的方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製作出新穎別致、花型各異的花環花束。隨後讓學生手舉自己親手製作的花環花束,伴著《運動員進行曲》,昂頭挺胸地走到前麵來,把作品展示給學生看,麵對同學那一句句讚賞的話語和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學生興奮不已,增添了勞動樂趣。

4.質疑問難,激發創新欲望。

在質疑問難中,要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尊重學生的創新個性。創新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在小學生活與勞動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問難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敢於思考、敢於批判、敢於質疑。在教學《編結網袋》一課時,我先出示一隻編好的精致網袋,然後問:“如果你是廠裏的工人,你會用到哪些材料,怎麼來織?”這一問激活課堂,學生產生疑問,究竟需要哪些材料?然後通過有目的的觀察,發現需要金屬圈、長紗繩、剪刀和粗繩等材料和工具,再對教學過程進行質疑,在思考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從而自然而然地總結出編織網袋的步驟,教學內容也隨之得到強化。在學生回答時,教師不能隨便說“我同意他的觀點”或“我和他一樣”之類的話,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基礎不同,想法也不同,讓每個學生敢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