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麵入手開展小學健康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楊德文
在小學開展健康教育課的目的,是使其內容能夠滿足學生本身及其家庭和社區的需要。開展健康教育不僅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還能使這些學生改善衛生習慣。
1.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成功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則定會產生很好的即時效果和長期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激勵和保持學生對健康教育的興趣的方法,如關於《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二號病”的危害性,讓學生聽了駭人聽聞,因而讓學生課上注意力更集中,求知願望更強烈,興趣更濃。
2.通過圖片、模型、實際操作練習,提高認識
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圖片、模型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具吸引力,例如,講解《換牙的衛生》時,先出示模型乳牙、恒牙,認識我們的牙齒,讓學生有一個直接認識,然後通過兩幅圖片和三句話告訴學生如何保護好剛萌生的新牙,最後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認識到如何做好換牙期的衛生。圖片、模型對於課文的理解有好處,教學中我從觀察、圖片、模型入手,這樣有利於課堂教學,加深學生認識。
由於小學生天生就對一些未知領域充滿興趣,尤其是實際操作練習,例如我在上《注意飲水衛生》一課時,告誡學生不喝生水,因為生水中有危害人體健康的病菌,然後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生水裏的病菌,學生觀察到細菌的樣子,那股興奮勁就甭提了。在講述《怎樣測量身高、體重、脈搏》一課時,我采用傳授方法與指導學生操作實踐相結合,我把學生分成若幹小組,指導學生操作測量,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糾正,很快掌握了測量方法。在讓學生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認識。
3.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健康知識,雖然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但由於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缺乏,學生的健康意識非常模糊,如果僅僅單純講解,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在健康課中我也常把學生帶進多媒體教室,因為信息技術能充分發揮聲、光、電、影、形、色等多種功能,在營造氛圍方麵比其他方麵來得更形象、直觀,讓學生的視覺、聽覺同時得到刺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強化學習效果,例如學習《毒品的危害》一課時,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毒品對人體的種種害處,學生被畫麵深深吸引了,悲慘的情節,震撼學生心靈,學生明白了吸毒就是毀滅自己,毀滅一個家庭。當老師問:毒品有什麼危害時?很多學生都積極踴躍發言,最後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對學生進行正麵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用高尚的情操待人,鄙視販毒分子醜惡嘴臉,進而討論作為國家小公民,應如何嚴守國家的法規,積極投身反毒、禁毒的鬥爭中。所以信息技術既擴大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