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快樂高效的班主任
班級管理
作者:孫劍
接班班級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紀律比較渙散,學風較差,班上後進生多,成績兩極分化、對教師不太尊敬,等等。對這樣的班級如何管理確實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中途接班的班主任都有一個良好的願望,即希望改變原來的落後麵貌,或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要達到這個目的,新班主任除了進行科學的班級管理之外,還要培養良好的公關藝術,正確處理好周圍的各種關係。其實接班班主任有一個德育工作的宗旨,那就是:要做一個快樂高效的班主任。
魏書生老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無論是何種報告形式都會反複強調,那就是:凡是學生能做的事情,老師不做。在班級管理中,他讓學生參與班級製度的製定,參與班級的實際管理,引導學生為班級做實實在在而又力所能及的事,如建立班級小銀行、辦班級日報、收班費等都是學生的想法,並由學生完成。除此之外,他反複向學生強調:凡是班幹部能做的事,老師不做;凡是普通學生能做的事,班幹部不做。誠如魏老師所說:“一個當老師的剝奪了學生做事的權利,剝奪了他努力能夠做到的機遇,就等於和不讓他吃飯一樣可怕。人家能夠吃得了,幹得了,你不讓他吃,不讓他幹,當然學生的體質就會下降。”
受這個思想感召,無論帶什麼樣的班級都要非常注意對學生能力,尤其是對班幹部能力的培養。大到大局宏觀,由班長和副班長全權負責,能解決的事情自己決定,難以抉擇老師又不在的情況下商量解決;小到班級的窗台、花草、文具,都有專人負責。班主任要指導學生怎樣做好,指導學生怎樣做得更好。哪裏出現問題指導負責學生如何整改。總之,注重對學生方法的指導。時間稍微長些,班級裏總要有幾個大事當機立斷,小事麵麵俱到的班幹部,學生能力比較強。給學生一個增強能力的機會,他隻有更多地做事,參與管理,參與製訂計劃,才能增強能力,增長主人翁的責任感。與此同時,讓學生做事,也是減輕老師的負擔。這是支持我做快樂高效辦主任的核心所在。
關於班主任高效工作的措施,有一首著名的班主任歌謠值得我們學習,歌謠隻有20個字:
習慣是根繩,首次是個坎,競爭是個寶,鼓勵是朵花。
一、習慣是根繩,常緊不鬆方顯靈
軍事上有“令行禁止”,有了它作保障,部隊的任務、命令才能得以落實。要想學生規矩得以落實,必須給學生戴個“緊箍咒”,這個緊箍咒就是班主任的管理要求。不管是起始年級還是接班之初,接手時班主任應該了解自己的兵,針對性地製定管理要求。在開學第一節課上,詳細而又著重強調自己的要求,之後在一些會議上可以簡要地重申,切忌囉唆。要求明確了,接下來就是不折不扣按章落實。這樣要求明確,利於操作管理,給學生明示,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班級的有些特殊的要求需細化規定,如:學生早上到校交完作業進班級,專人負責早讀,自習課的原則是討論不能影響第三人,課後將作業記錄在專用本上回家給家長簽字,等等。所有規矩製定之後,具體的項目都製定相應的負責人監督。這些特殊規定我班尤其嚴格,不僅有專門學生負責,我還經常觀察學生的執行情況,總結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教育和整改。
學生各種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需要班主任時時提醒,長期堅持,還要勤於觀察思考,適時變換花樣,用自己的頑強毅力和良好習慣影響與教育學生。
二、首次是個坎,賞罰分明立場鮮
把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使之不能燎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關鍵。
班主任最怕最煩心的就是學生屢教不改。要認真對待,正確處理“第一次”之類的事情,嚴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導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一定要注意,即學生犯錯時,第一次不能夠放過,一定要糾正,假如他已經養成習慣了,你再要他改,那你就辛苦了。例如學生之間第一次打架,第一次進網吧,第一次夜不歸宿,第一次撒謊,第一次作業沒有帶……如果你不認真調查,嚴肅處理,而輕易地原諒他,那麼你準備原諒他幾次,一次,還是兩次……待養成習慣之時,你再管就不起作用了。
有時光斬草除根還不行,還要把問題擴大化,用一個學生的事情教育整個班級,把其他學生的這種想法扼殺在萌芽狀態。例如碰到有學生撒謊,不僅要對他嚴肅處理,還要在班上進行討論,讓大家共同出主意,這樣既教育了那位學生,又提醒了其他學生。我們還可以根據這個情況開主題班會課,讓大家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深刻教育。
當然,也有很多助人為樂,勤學好問,超越自我的美好第一次,這時就應該及時肯定並大大宣揚。其實,班主任這樣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總之,對於“首次”之類的重要事情,無論好壞,都要非常慎重,獎罰分明,決不輕易放過。要讓學生對大善大惡、大是大非的結果留下非常明確的印象,達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和“殺一儆百”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