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責罰鄭衛(1 / 2)

從左豐處出來,楊林就帶著兄弟們和辛評、辛毗兩位軍師來到太守府,而此時的太守府已經是燈火通明,王允和他的幾個從事正等得著急。見麵後大家又是好一陣寒暄,互相禮讓一番,然後分賓主坐下。

這還是楊林帶著眾兄弟第一次參加官府裏的酒宴,搖曳的燭光之下,所有的來賓神采奕奕,興奮的臉上精神煥發。人們互相交談著,發表著自己的高談闊論,時不是地暴發出爽朗的笑聲。

太守府裏的接風宴搞得果然豪華,燈火輝煌,輕歌曼舞。汝南是個富裕的地方,士族、豪門眾多,娛樂行業也很發達,王允請來的幾個歌舞伎長得非常漂亮,這家夥對挑選漂亮女子還真是有眼光,真不知道他都是從哪裏淘換來的。

宴會的核心人物既不是作為豫州刺史的王允,也不是作為汝南太守的王止,而是大名鼎鼎的青年才子孔融。作為一個狂傲的才子,孔融肆無忌憚地賣弄著他的才學,沒有在乎任何人的感受。

當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孔融身上的時候,楊林則埋頭消滅他麵前的菜肴。王允安排的食物那是十分豐盛,不過都是以大魚大肉見長,由於缺少調料,便得烹飪的水平也受到限製,與楊林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最讓楊林大發感慨的,是這太守府的酒宴實行的是分餐製,兩人一個條桌,每人麵前一個食盤,食物分開裝在盤子裏,各人吃各人的。我們的祖宗這麼早就實行了分餐製,既文明,又衛生,這麼好的優良傳統,怎麼就失傳了呢?

也有讓楊林不習慣的,那就是麵前的條桌太矮,又沒有板凳,隻有一個鋪墊,客人們都跪坐著,這讓楊林很不舒服。他還是習慣於高桌子、低板凳的就餐方式,這種矮桌跪坐的方式,還是早早丟棄的好。

最不喜歡的還是這個時候的酒,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的,不僅度數低,而且渾濁,口感極差。楊林雖然喝過許多次了,還是無法適應,總想著有時間了首先就要釀出美酒。

不知什麼時候,宴會的議題談到了當前的黃巾之亂,人們當然眾口一辭地大罵十常侍,把黃巾之亂完全歸咎於太監專權,說得激動處,更是群情激憤,恨不得把這些太監千刀萬剮,仿佛隻要殺了十常侍,天下就太平了。

“統領大人,十常侍專權禍國,激起黃巾之亂,致使生靈塗炭。眾人皆以為隻要殺了十常侍,天下即可平定,統領大人以為然否?”

就在楊林埋頭吃喝的時候,王允則一直在注意著楊林。他發現從楊林進到宴會廳,除了與大家寒暄打哈哈,楊林沒有說一句正經話。見大家說到了黃巾之亂,就有意把話題引導了十常侍身上,然後找了個機會,點名問楊林。

“哦……”

楊林抬起頭來,掃視了眾人一眼,發現大家的目光都盯著自己,瞬間明白了王允的用意。他這是在逼自己與太監們劃清界線,無論自己在這裏說了什麼,明天肯定會成為大家議論的中心。不是成為太監們的敵人,就會成為朝臣們的敵人,反正自己兩頭不討好。

這王允夠陰險的啊,可不能讓你當槍使!楊林的大腦迅速旋轉起來,黃巾起事總得有個替罪羊,由誰來當這個替罪羊才能既不得罪太監,又不得罪朝臣,甚至連皇上也高興呢。

“各位大人,以在下的愚見,自光和年間以來,自然災害頻繁,旱災、水災、蝗災連年發生,農田顆粒無收,百姓入不敷出,致使流民遍地,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瘟疫流行,這才讓張角有可趁之機,蠱惑流民群起而鬧事。隻要消滅了邪惡之徒張角,安頓好流離失所的難民,黃巾之亂即刻可平。”

好不容易說完了這麼一大段,楊林連忙喝了一口酒,我容易嗎我?趕快安慰一下那顆受到驚嚇的心髒。好家夥,這可不是好玩的,惹怒了誰自己都討不到好,真不容易啊。以後少跟這幫陰謀家打交道,千萬別被他們賣了。

“嗬嗬,統領大人真是高見。照統領大人這麼說,隻要是消滅了張角,黃巾之亂即刻可平。可是平定黃巾之亂以後,天下就太平了嗎?”

王允見楊林說了半天,竟然把黃巾之亂的責任推到老天爺的身上去了,不知道他是真是怪老天爺,還是有意回避這個敏感話題。不管怎麼說,今天一定要楊林在宦官和朝臣之間作出選擇。

楊林當然明白王允的用意,他知道自己現在隻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王允看重自己的,無非是強悍的武力,他這是想把自己拉進他的陣營。如果自己站在太監一邊,或者是表現出圓滑,肯定會讓王允和這幫文士們瞧不起,不如順著自己的話題說下去。

“現在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百姓的生活需要,更無法抵禦自然災害的侵襲。所以一旦遇到大的天災,仍然會有人起來鼓動鬧事。就是消滅了張角,還會有李角、王角,隻要天下還有餓死的流民,天下不會有絕對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