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歡迎虎將(1 / 2)

“宋典,你去見過楊林,你覺得此人究竟如何?他會不會靠向我們?”

“大總管,我跟你說過,此人城府極深,輕易是不會表態的。上次他已經親口對我說過,一切聽從大總管調遣。”

“你覺得他的話可信嗎?”

這可是問倒了宋典,雖然他見過楊林,也談過話,可是他也無法準確斷定楊林一定會聽從他們的話。別說是口說無憑,就是楊林立下字據,他到時候不聽從調遣,你又能把他怎麼樣?

“大總管,我覺得他的話似乎可信。想他一介平民,在朝中無有任何根基,他要是不投靠我們,他還真找不到任何門路。他就是想投靠何進,也無法接觸何進。因此,我斷定他是真心想要投靠我們。”

這話張讓何曾沒有想過,可是修橋補路的少,過河拆橋的卻大有人在。誰又能保證,一旦他大權在握,不會投靠到何進的門下?而且他還掌握著自己的把柄,如果讓他得了勢,那些把柄越發的不得了。

“我總覺得,楊林在等著我們動作。他在清河郡包圍了張寶,可是他遲遲不動手,兩軍相距不足三十裏,卻能相安無事這麼多天。什麼騎兵不能攻堅,那純粹是借口,他在廣陽、青州、汝南,不也是一樣沒有步卒嗎?可為什麼他能打下來呢?”

“大總管,你說得對。楊林不是打不下張寶,而是在等朝廷的旨意。如果朝廷不能讓他滿意,他可能就這麼拖著,既不會放張定走,也不會攻打張寶。可是如果朝廷換了別人領軍前來,他很有可能不配合,甚至會放掉張寶。大總管,我甚至認為,他這是在等你的示意。”

“楊林這是誅心的打算啊,他這是與朝廷討價還價,或者說是要挾朝廷。就算朝廷迫於壓力,答應了他的要求,待黃巾軍消滅了,隻要一道聖旨,他還不是什麼也沒有了?如果朝廷的大臣們都覺得他是在要挾朝廷,誰又能救得了他?如果他連朝廷都敢要挾,我們豈能指望他?”

張讓的一席話,說得宋典也沒有了主意。他站起身來,在大殿裏來回走了幾步,卻怎麼也理不出一個頭緒。他的大腦裏,盡是楊林的影子,卻怎麼也看不到一個真實的楊林。

“大總管,你的話讓我想起了楊林的一句話:家有寶刀,不一定要殺人,放在家裏也是一種威懾。我想他的意思就是他要當我們手中的一把寶刀,我們並不要指望他來幫我們殺人,但是隻要別人一想到他是我們的人,就不敢打我們的主意。”

“對,你說得對。如果把他放在冀州,消滅了張寶,打出了威風,他就是我們身邊的一柄寶刀,而且就在洛陽邊上,誰敢輕舉妄動?”

“大總管,不管怎麼說,他已經向我們表示了。如果我們這次不幫他,如果真的讓他成了袁紹的副手,恐怕我們的日子更難了。相反的,如果我們幫了他,至少,他不會對付我們。隻要他不公開反對我們,別人就會因為忌諱他而不敢亂來。”

“對,就算是為了一把寶刀,我們也要馬上去見皇上,不能讓何進得逞。”

……

此事一刻也不能耽擱,要是讓何進把生米做成了熟飯,想反悔也來不及了。雖然自己也沒有合適的人選,那就推薦楊林。不管楊林是不是投靠自己,總比那些投靠何進的人強。

等張讓、宋典趕到的時候,何進正在與皇上商談,兩人似乎說得很是投機,漢靈帝劉宏甚至向前傾著身子,聽著何進正在描繪著平定張寶黃巾軍的遠景規劃。張讓不由得冷笑一聲,走了進來。

“奴仆叩見皇上。”

“起來吧,你們倆來得正好,一起聽聽大將軍的高見。”

漢靈帝劉宏笑地看了一眼張讓、宋典,轉身又看著大將軍何進。他點了點頭,示意何進繼續說下去。可是何進卻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暗道有了這兩個家夥,什麼高見也變成了瞎說。

“皇上,現如今國庫空虛,要想朝廷拿出錢來,恐怕也不現實。如果招募精銳步卒,訓練成軍,時日更久,遠水也難救近火。不如命袁紹為平北中郎將,領冀州刺史,統領冀州軍政事務,集冀州之力,平定冀州黃巾。日後各州也可仿效,不管哪個州再出現匪賊,由各州自行平定,朝廷監督之。如平賊不力,朝廷可臨陣換將。”

大將軍何進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竟然將袁隗建議中的統領冀州軍務,說成了統領冀州軍政事務,這樣一來,那刺史可就不是一般的權力了,與後來的州牧製度無有兩樣。

“大將軍所言確實有理。如今各州刺史僅僅隻是監察各郡太守而已,對於平定匪賊無任何能力,而一郡之守能力也很有限,故集一州之力確實可行。”

張讓詭異地朝何進笑了笑,首先表示讚同何進的建議。這讓何進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他甚至懷疑這張讓是不是發燒了,他可不從來也沒有讚同過自己的建議的,總是唱反望調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