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車騎將軍(1 / 2)

可今天他看到的楊林,眼睛是那麼的清純、無邪,幾乎沒有一絲的雜念,白淨的臉上掛著他那標誌性的微笑,顯得那麼的真誠、和諧,全身上下,無處不透著一股十足的書生氣。

兩人互相打量了一會,張讓端起水杯,慢慢地品了口,放下水杯,用太監特有的公鴨嗓子說道:“楊林大人,你可真象個書生啊,怎麼會成為一個叱吒風雲的虎將呢?”

“總管見笑了,在下確實讀過書,也算得上是個書生。不過在下更喜歡舞槍弄刀,向往馳騁疆場。”楊林微笑著,端起水杯,喝起水來。

“嗬嗬,楊林大人真是文武雙全啊。聽說楊林大人曾經非常精辟地推算出黃巾年底必敗,而今黃巾已經滅亡,果然被楊林大人言中,難道楊林大人也學過易學?”張讓問道。

楊林保持著他的微笑,慢慢說道:“在下沒有學過易學,也不懂得算命,在下是根據黃巾起事的領導人不懂得軍事這一點而判斷出來的。張角犯下的錯誤太多了,才促使他快速滅亡。”

“哦,楊林大人判斷真是很準確啊。現在朝廷裏的大臣們紛紛給皇上上表,對楊林大人用俘虜大量屯田表示質疑,不知楊林大人對將來有何打算?”張讓立即嚴肅起來,擺出了上朝時的模樣,一對小眼睛滴溜溜亂轉。

“唉,我還能有什麼打算?想當初我們起兵平叛,為的就是上報國家,下撫黎民。如今黃巾已滅,我們已經盡力了。”說起這些,楊林還真有點傷感了。

“嗬嗬,楊林大人不要泄氣嘛。那些個朝臣,隻會空談,實無一點用處。能夠平定黃巾軍,楊林大人也是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怎麼灰心呢?你不是很喜歡馳騁疆場嗎?麵對幾個朝臣就把你嚇著了?”張讓似乎有點譏諷的意思。

楊林裝著無奈的樣子,對張讓說道:“我們都是些鄉下人,要麼憑著自己的力氣下地幹活,要麼憑著自己的勇氣上陣殺敵。我們既不知道這朝堂的深淺,也不知道這朝廷鬥爭的殘酷,更不想摻和到這朝廷鬥爭之中,還請總管給我們指一條明路。”

“這些天來,以袁隗為首的幾個大臣輪流找皇上,說幽州騎兵太過龐大,於國家不利,於朝廷不安,請皇上解散幽州騎兵,讓你到朝廷作個閑職。皇上也被他們說得拿不定主意,好在有我們幾個在旁邊幫襯著,皇上才沒有立刻下旨。我們幾個商量著,怎麼也得聽聽你的意思,如果你就想到朝廷作個閑官,那我們還瞎操心個什麼勁?”張讓邊喝水,邊說話,字裏行間,很有點擺功的味道。

“總管,在下剛才不是說過嗎,就喜歡舞槍弄刀,向往馳騁疆場。要是在朝廷做個閑官,跟他們鬥來鬥去,還不如回楊家山莊去。有跟他們鬥氣的功夫,還不如打兩網魚去。”楊林不由得苦笑起來。

“嗬嗬,那就好。實話跟你說,咱家也不想你留在朝廷裏,天天見著這些人,煩到煩死了,我們幾個商量著,覺得你還是任冀州刺史比較好。你意下如何?”張讓好象很有把握的樣子。

“冀州是好,可是張大總管,如今鮮卑人、烏桓人大肆侵擾幽州,殺害我邊民,搶劫我財物,連我們的屯田俘虜也被搶被殺。這可是我的根基,我這麼多騎兵要養活完全指望他們。張大總管能不能給皇上建議,讓我們到幽州去。”這才是楊林的目的,還是離皇上遠一點好,在漢靈帝劉宏沒死之前,他再也不想到洛陽來了。

“你說的也有道理,你的根基畢竟是在幽州。隻不過漢室宗親劉焉現在幽州,這個有點難度。好在最近幽州急報甚多,劉焉一味與鮮卑人、烏桓人講和,便得那些胡人越發放肆,是該換人了。”說到這裏,張讓停了下來,慢慢地喝起水來。過了好一會,他才抬起頭來,兩眼緊盯著楊林,那寒冷的目光似乎要刺穿楊林:“楊林大人,我們這麼幫你,你怎麼回報我們呢?”

楊林迎著他的目光,並沒有回避,這知道這才是今天談話的關健,“張大總管,隻要幽州騎兵能夠得到保全,並有安生立命的地方,今後幽州騎兵唯你張大總管是從。”

張讓的目光慢慢地變得柔和起來,最後甚至有了點笑容:“嗬嗬,楊林大人真是個率直的人。從你的眼神你,我看出了你的真誠。好,你這個忙我幫定了,如果萬一我看錯了你,那也是我命該如此。你可能也知道,現在的朝廷大臣們,還有那些顯貴外戚們,對我們宦官那是恨之入骨,想致我們於死地的大有人在,咱家這麼幫你,就是指望在咱家危難的時候,你能幫咱家一把。不知楊林大人以為如何?”

“總管請放心,隻要你給個信,幽州騎兵立馬趕來,隨時聽從總管的吩咐。”楊林信誓旦旦地說道。

“那就好。”張讓點了點頭,端起水來喝了一懷,似乎還在等待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