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發財之道(1 / 2)

“嗷……”

一聲淒厲的嚎叫聲響起,緊接著無數聲慘叫聲響起,許多的女人帶著小孩在遍地的屍骸當中翻找著自己男人和父親的屍體,男人如山,男人倒下了,他們的心中的支柱也就倒了,哭嚎聲此起彼伏,那一抹陽光也掩不住遍地的寒氣。

皇宮的正德殿裏,漢靈帝劉宏坐的皇帝的禦座上,兩旁邊站立著他的心腹太監張讓、宋典,而台階下麵,站著朝廷的各位大臣,大將軍何進、太尉鄧盛、司空楊賜、司徒袁隗分站在前麵。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朝廷大臣們對幽州刺史楊林在幽州的所作所為議論紛紛,私下裏已經爭執了很多次了,然而漢靈帝劉宏一直沒有朝會,他們也無法發泄,好不容易等到今天上朝了,太尉鄧盛第一個狀告車騎將軍、幽州刺史楊林:

“皇上,那楊林自從進住幽州以來,大肆購買糧食,與民爭糧,導致糧食價格飛漲,以至於全國各地跟著漲價。而楊林為了湊集糧食,竟然強行攤派田稅,並且別出心裁,田畝越多,田稅越重,還強令豪門士族按一成的收成捐獻糧食,封鎖邊界,禁止糧食流出,借此打壓豪門士族。已有不少的鄉紳聯名上告,臣鬥膽請皇上下旨訓斥楊林,製止這種不法行為。”

原來,廣陽鄉紳盧傑聯合了二十多家鄉紳,向幽州境內的所有鄉紳發出了倡議,號召鄉紳們為幽州官軍捐獻糧食,支持幽州官軍平定叛亂,引起了很大反響。那些隻有幾千畝地的中、小地主,看到大地主捐得更多,心裏就平衡了,主動上交田稅、捐糧,而真正達到幾萬畝的畢竟是少數,上十萬畝的更是稀少,他們在幽州騎兵的強大壓力下也不得不交稅、捐糧。而各郡、縣衙門也發布了命令,除捐糧外,必須按每斤五錢的價格賣糧,否則以破壞穩定罪論處。

“皇上,那幽州刺史楊林擅自聘請監郡禦史,有的郡竟然達到二、三千人之多,這叫官府如何應對?這些監郡禦史除了鄉紳、士族,竟然還有工商業者,這不是本末倒置嗎?朝廷曆來都是重農輕商的,農業才是第一要務,那些商人們唯利是圖,他們怎麼能夠當好監郡禦史?如果農民看到商人吃香而都去經商,誰還來種糧食?”

司空楊賜第二個站了出來,無比擔憂地說道。實事求是地說,司空揚賜對楊林並沒有個人成見,但是他對楊林的這兩條政策非常不滿。那些商人都是些下賤之民,怎麼能讓他們來當監郡禦史?他看了看漢靈帝劉宏,繼續說道:

“臣還聽說幽州糧食價高量少,幽州商人派出大批人馬,在全國各地購買糧食,導致全國的糧食價格上漲,如果幽州連年象這樣買糧食,長此下去,隻怕是全國的糧食也不夠幽州用的。”

司徒袁隗看到大家都在彈劾楊林,不由得心中暗喜。自從讓楊林代替了袁紹,他的心裏就非常不舒服,很久以來一直在尋找機會報複一下,今天算是機會來了,他也加入到彈劾楊林的行列:

“皇上,那黃巾軍俘虜分布幽州各郡、縣,數目高達一百多萬。盡管幽州騎兵在今年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中繳獲了不少的錢財,可是也管不了一年,如果到時候沒有了錢財,又沒有糧食,說不定他們就會鋌而走險。皇上,朝廷應該防患於未然啊。”

聽了他們的話,大將軍何進有些不樂意了,一來他是個屠戶出身,也算是個商人,對這些士族本來就有些不滿,楊林讓那些士族豪門變成小戶正合他意,二來楊林送他的錢財起了作用,他連忙說道:

“皇上,臣不敢苟同各位大人的話。楊林聘請的監郡禦史都是業餘的,他們並不在官府拿一個錢,至於商人參政,他們交了那麼多的稅,為什麼不能享受同行待遇?他們行使權力的辦法就是投票,根本不影響官府事務,何來官府應對?倒是那些貪贓枉法的郡、縣官吏,他們肯定坐不住了。”

“至於糧價飛漲,臣以為是由於黃巾作亂和天災造成的,而糧捐那是廣陽士紳盧傑等人帶頭倡議的,這兩項應該與楊林無關。至於封鎖邊界,禁止糧食流出,強令豪門士族賤賣糧食,臣以為並沒有什麼不妥,糧食價格之所以飛漲,就是這些豪門士族有糧不賣,而郡、縣強令他們按每斤五錢的價格賣糧,並沒有虧待他們,要知道洛陽的糧價現在也才四錢一斤。臣倒是對楊林的累計稅率頗感興趣,真不知他是怎麼想出來的。”

聽到何進這麼說,漢靈帝劉宏也樂了。雖然大臣們都在說他聖明,然而他也沒有搞懂這個累進稅率。不過他心裏去很明白,楊林這樣做,他並沒有損失什麼,受損失的恰恰是那些豪門士族。

“嗬嗬,朕也很感興趣。楊林已經上書,解釋了累進稅率,還說明年要在所管轄的地區用累進稅率征收田稅,這下那些豪門大戶要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