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等什麼(1 / 2)

如今幽州騎兵撤走了,西涼騎兵卻在源源不斷地開來,那隆隆地馬蹄聲一聲聲重重地敲在洛陽人的心頭,他們的臉色越來越嚴峻,猶如那陰沉沉的天空,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董卓的弟弟、奉車都尉董旻卻忙得不可開交。僅僅一天時間,他就拜訪了大將軍何進一係的所有將領們。憑著他與何進的交情和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拉攏這些將領們。

他的成效非常明顯,就在他遊說的次日,何進一係的將領陸續來到董卓的臨時府邸,正式投靠了董卓,甚至連何進的家兵家將也不甘落後,一古腦地投進了董卓的懷抱。

這也不能責怪那些將領們,何進死了,他們卻還要活著,而且還想活得更好。是個明白人都看得出來,當今朝廷,除了以董卓為首的武人,就是以袁隗為首的士人,而他們隻是些武人,他們除了投靠董卓,似乎並沒有其他出路。

緊接著,西園軍中太監一係的將領也來投靠董卓了。他們本來就是些勢利之人,之所以投靠太監也是為了前途。現在太監們差不多死絕了,他們就必需尋找新的主人,而這個董卓現在看起來還不錯,甚至連曹操這樣有眼光的將領,也主動上門來討好董卓。

北軍、西園軍的將領中,隻有袁氏一係的將領們還硬挺著。他們有的人本來就是士族出身,有的人是袁氏的門生故吏,有的人是袁氏的族人,他們從心底裏就瞧不起董卓,要想讓他們投靠董卓,這一輩子恐怕是不行了。

何進召來的那些外兵將領、以及何進派出去招募士兵的將領,隻有毌丘毅投靠了董卓。騎都尉鮑信一氣之下率兵回到了家鄉,執金吾丁原、東郡太守橋瑁、大將軍掾王匡、西園軍假司馬張楊率兵駐紮在洛陽周圍,靜觀局勢發展。

……

董卓的司馬李儒確實拿天下人開涮了一把,什麼又來了一批西涼騎兵,完全是李儒搞的障眼法。這個障眼法非常簡單,夜深人靜的時候,二千西涼騎兵稍稍出城,第二天上午,這些騎兵再大張其鼓地開進洛陽,讓洛陽上空緊張的空氣越發凝固起來。

“嗬嗬……我們的計策成功了,現在北軍、西園軍的將領大多數已經投靠到我的名下。現在我可以憑借強大的武力威協,一麵慢慢地收服這些將領,壯大自己的實力,一麵廣辟天下名士入朝,對抗以袁隗為首的士人集團。如此以來,我就可以牢牢地控製朝政,傲視天下了。”

董卓得意地笑了起來,笑聲中充滿了自信和豪邁。不容易啊,自己一步步地走來,終於達到了權力的頂峰,不管是天子和太後,還是那些大臣們,都要聽自己的,想一想他就覺得開心。

“將軍大人,現在高興還是太早了點。不管是天子和太後,還是那些士人們,都不會容忍一個武將在朝堂上指手劃腳的。帶兵打仗他們也許不是對手,可是勾心鬥角地搞陰謀詭計,我們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啊!”

李儒並不是謙虛,雖然他本身就是個謀士,習慣於搞陰謀詭計,而且智謀超群,算無遺算,可是他畢竟隻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麵對整個士族階層,或者說麵對一個陰謀集團,他也有些發怵。

“大將軍何進就是最好的例子,盡管他手握兵權,又是太後的哥哥,可是他最後還不是與宦官們同歸於盡?要不是將軍大人來得快了一步,士人大臣們恐怕就成了唯一的勝利者。”

“那我們該怎麼辦?”一想到何進那血淋淋的人頭,董卓有些膽寒。在戰場上他或許並不怕死,可要是象何進一樣,讓人就這麼糊裏糊塗地殺了,那還不冤死!

“趁現在洛陽未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廢掉少帝,逼何太後還政,擁立陳留王劉協。如此以來,少帝與何太後的威協也就一並鏟除了。而陳留王劉協年齡還小,又沒有什麼親人,容易控製。將軍大人既有擁立之功,又與撫養陳留王劉協的董太後同姓,勉強也算得上外戚,則天下穩矣。”

“嗬嗬……我們不謀而合。”自從見到少帝和陳留王的那一刻起,董卓已經起了廢立之心,見李儒也有此意,便點了點頭:“朝中大臣我倒是不在乎,隻是驃騎將軍楊林近在咫尺,他要是反對,如何是好?”

“將軍大人所慮甚是。”李儒收起了笑容,鄭重地說道:“我親自見過驃騎將軍,發現此人雖然年輕,卻很不簡單。不過我有一個感覺,他不會與我們為敵,至少目前不會。因此我們要快,快得讓他反應不過來。新帝一旦登基,他就是想反對也來不及了。他是一個忠義之人,絕對不會反對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