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曉諭天下(1 / 2)

董卓宣讀完畢,大殿裏群臣默默無聲,除了悲淒,他們已經無能為力。他們受儒學教育多年,滿腦子的忠君愛國,可是當天子和國家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一個個萎縮了。麵對屠刀,他們明智地選擇了自保,把儒學的教義拋到了九霄雲外。

隻有何太後哽咽流涕,痛苦不堪。是這個專製的皇權製度把她送到了權力的頂鋒,可惜她既沒有政治頭腦,也沒有權術手腕,在這場權力之爭中敗下陣來,屬於她的世界結束了。

劉辯、劉協兄弟倆相視流淚,痛哭失聲。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他們的幸運,他們是天之驕子,國家的希望。然而這也是他們的不幸,他們一生下來就伴隨著陰謀,不管兄弟倆誰當皇帝,他們都將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誰都沒有想到,連董卓也大吃一驚,太傅袁隗竟然走上前來,把少帝劉辯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進奉給陳留王劉協,然後扶弘農王劉辯下殿,向坐在北麵的劉協稱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嘉德殿裏的大臣們震驚之餘,也紛紛跪了下來,山呼萬歲。這就是大漢的忠臣,他們可不管那龍椅上坐的是誰,他們隻看到旁邊鋒利的屠刀。什麼天賦皇權,什麼君權神授,都是的褲衩,一塊遮羞布而已。

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廢除了少帝,董卓卻並不準備放過何太後。眾臣剛剛拜見了新帝,董卓立即站出來說道:“太後在先帝歸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後遣返藩國,致使太皇太後憂慮悲傷而死,違背了兒媳孝敬婆母的禮製,應該受到責罰。”

大臣們都不說話,董卓便代天子下詔,赦免何太後不孝之罪,遷何太後居於永樂宮。

同時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漢。

袁隗冷冷地看著這一切,一句話也沒說。不過,他的嘴角微微上翹,似乎強忍著才沒有笑出聲來。久經官場的袁隗見慣了董卓這樣的權臣,越是強硬,越是易拆,別看董卓在朝堂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其實他離滅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

以後的日子裏,洛陽便籠罩在董卓的恐怖統治之中。朝堂上基本上由董卓說了就算,其他大臣都沒有說話的機會,或者他們也懶得說話。西涼騎兵在洛陽街頭橫衝直撞,搶劫、殺人成了他們的業餘愛好。

雖然把何太後趕出了長秋宮,但是生性殘忍的董卓並沒有就此放過何太後。就在漢獻帝劉協登基的第二天,董卓用毒藥害死何太後,並命令公卿及以下官員不穿喪服,在參加喪禮時,隻穿白衣而已。

董卓把對漢靈帝劉宏的怨恨都發泄到了何家人的身上,他以車騎將軍何苗勾結宦官害死大將軍為由,把何苗的棺木掘出來,取出屍體,肢解後砍為節段,扔在道邊。

特別不能容忍的是,董卓連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也不放過,不僅殺害了舞陽君,而且還殘忍地將老太太的屍體切成十幾塊,扔在禦樹籬牆的枳苑中,任由飛鳥啄食。

除了報複何家,董卓最重視的就是兵權。他在整頓北軍、西園軍的同時,任命劉虞為大司馬,自己當上了太尉,名正言順地奪取了兵馬大權。他現在更加迷信武力,隻要軍隊在手,那些士人們也翻不了天去。

就在董卓忙於報複和抓權的時候,預感到山雨欲來的洛陽官員們開始了勝利大逃亡。洛陽的大小官僚、名士大儒們紛紛辭官,更有甚者丟下印綬,逃之夭夭。荀爽、王謙、申屠璠、何顒等人連招呼也沒有打一個,轉眼間就從洛陽消失了。

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主動向董卓示好,並勸說董卓矯正桓帝、靈帝時的弊政,征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爭取民心。董卓采納了這個建議,命令周毖、伍瓊配合袁隗淘汰貪髒枉法與不稱職的官員,選拔被壓抑的人才。

於是,太傅袁隗的身體似乎一下子好了起來,坐鎮尚書台,天天忙得不可開交,重新審理陳蕃、竇武以及黨人的案件,一律恢複爵位,派使者去祭悼他們的墳墓,並擢用他們的子孫為官。

同時,派出大量的朝廷官員到地方任職。其中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牧、議郎孔伷為豫州牧、張谘為南陽太守、騎都尉鮑信為濟北相、大將軍掾王匡為東平相。

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這些派往地方的朝廷官員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袁氏一族的門生故吏,而且他們去的地方集中在冀州、兗州、豫州。這些地方既是士族、門閥集中之地,又是全國的富裕之鄉,特別是他們離洛陽都不是太遠。

對於袁隗的動作,董卓並沒有引起重視,還對留在洛陽的士族大臣和一幫名士大儒加以重用,他和太傅袁隗商議之後,連續征召了七十多名士人入朝為官。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子弟為郎官,以填補原來由宦官擔任的職務,在宮殿侍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