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尋找 治國 良策(1 / 2)

最難以忍受的,是在宦官和外戚的爭鬥中,受傷害的往往是士人,成了他們爭權奪利的犧牲品。恒、靈二帝期間,發生了兩次黨錮事件,數以千計的士人被殺戮、囚禁、流放,甚至連這些士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不能幸免。

殘酷的現實逼得士人們不得不思考,尋找著治國的良策。作為大漢王朝的統治階層,朝廷的安寧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利益,因此他們不得不有所作為。但是長期的奴役教育,使得他們不敢違背君臣大義,他們隻想在朝廷當一個效忠者和執行者,而不敢當一個決策者。

也有不少的士人開始對君權神授產生了質疑,如果拿著屠刀就能擁立一個皇帝,難道天神的意誌就靠屠刀來體現嗎?如果宦官、外戚都能擁立一個皇帝,還要這些士人們何用?

……

“楊林小兒,真是欺人太甚!”楊林的檄文傳遍洛陽,董卓氣得把酒杯都摔在了地上。他立即命人找來李儒,氣呼呼地命令道:“立即調集兵馬,我要與楊林小兒決一死戰。”

“太尉大人不可動怒。”李儒連忙上前,勸阻道:“我仔細看過楊林的檄文,他並沒有與太尉大人兵戈相見的意思,那不過是楊林幾句泄憤的話而已。而且他提的那些倡議,要求選舉、監督、罷免皇帝,士人們能答應嗎?他幾乎是天方夜談,誰也不會當真的。”

“我也知道他沒有動武的意思,可是他罵得也太惡毒了,我怎麼咽得下這口氣?”董卓可是很少被人欺負的,差不多從來都是他在欺負別人,怎麼可能吃這個虧:“不行,你得給我想想辦法,我非出口惡氣不可。”

“太尉大人,我們現在剛剛控製洛陽,確實不宜與楊林決戰。不過,讓北軍、西園軍動動也好。”李儒皺了皺眉頭,想了一想說道:“前幾天接到河東郡急報,盤據在白波穀的叛軍突然進攻河東,而且南匈奴單於於扶羅率領數千騎兵聯合白波叛軍共同攻擊河東郡縣。太尉大人可以平定河東叛軍為名,調集軍隊渡過黃河,屯兵河東,隨時威協楊林的大軍。”

原來,黃巾軍餘部郭太等人在中平五年二月,在西河白波穀重新起義,號為白波軍。至中平六年十月,白波軍挺進到河東郡,隊伍達到十來萬人。河東郡太守率軍鎮壓,不能獲勝。

同時,已經歸順朝廷的南匈奴單於於扶羅繼位後,謀殺他父親的南匈奴人於是叛變,共同擁立須卜骨都侯為單於。於扶羅到洛陽向朝廷控告他們。正趕上靈帝駕崩,天下大亂,於扶羅便率領數千騎兵聯合白波叛軍共同攻擊河東郡縣。

當時百姓都聚集在塢堡裏自守,於扶羅沒有搶掠到什麼東西,自己的部隊卻有不少傷亡。他想再回到自己的領地去,但南匈奴人不接納他,他便停留在河東郡的平陽縣。

“善!就讓牛輔去吧。叫他一麵進攻白波叛軍、匈奴叛軍,一麵監視楊林。要是楊林有什麼風吹草動,讓他立即進攻。”董卓揮了揮手,恨恨地說道:“別人都怕楊林,我倒是要看看,楊林的騎兵究竟有多厲害!”

“太尉大人,楊林的檄文一出,洛陽肯定有人蠢蠢欲動。我們在派兵威協楊林的同時,你要把朝廷大軍集於一身,千萬不能讓那些士人們鑽了空子。”李儒眨了眨眼睛,獻了一計:“請太尉大人立即上奏,設立相國一職,由你總攬朝政。”

……

對於李儒的提議,董卓當然讚成,立即召來對自己親近的兩個士人大臣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把自己要當相國的意思告訴了他們,並要求他們聯名上奏,讓天子下詔。

相國就是丞相,也就是朝廷大臣之首。劉邦開國之處,也設立過相國,可是由於相國位高權重,甚至威協到了皇權。劉秀建立東漢以後,為了防止篡權,再也沒有設立相國。

對於董卓的狼子野心,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當然明白,不但沒有勸阻,反而還一個勁的拍馬屁:“太尉大人英勇善戰、功勳卓絕,為平定西涼立下漢馬功勞。如今又平定洛陽之亂、擁立新帝登基,猶如伊尹、霍光在世。確實勞苦功高,朝廷大臣無人能比,官拜相國當之無愧。”

“嗬嗬……小時候,長安的算命先生給我算過命,說我的相貌,是尊貴無上的!將來必定大富大貴。”經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這麼一吹,董卓連自己姓什麼差點都忘了,自己也跟著吹了起來。

“不過太尉大人,如今楊林廣發檄文,蠱惑人心,太尉大人不得不防也。”尚書周毖上前一步,朝董卓拱了拱手:“太尉大人,楊林如此行事,無非是與太尉大人爭奪人心。下官以為,太尉大人當厚待天下士人,以收天下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