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少數有理想、有抱負的英雄豪傑積極行動起來,立場堅定的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了,他們一方麵公開發布聲明,響應朝廷三公的詔書,另一方麵湊集糧草、招募士兵,雄心勃勃地準備與董卓大戰一場。
……
東郡緊鄰魏郡,韓馥最先收到了喬瑁的三公檄文,他匆匆掃視了一遍,不由得頭都大了。韓馥本是朝廷的禦史中丞,是由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董卓才派他來冀州擔任冀州牧的。所以在他的內心深處,他還是非常感謝董卓的知遇之恩。
正因為如此,他上任幾個月來,對於董卓的一切命令都是堅決執行。特別是對於逃亡到冀州的袁紹,韓複雖然沒有抓捕他,卻也時時地防著他。就是朝廷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之後,韓馥依然派了幾個從事到渤海監視袁紹。
其實袁紹自離開出洛陽,就來到了冀州,並沒有象董卓想象的那樣到處逃亡,反而處處受到士人們的熱情款待。特別是那些年青的士子們,聽著袁紹繪聲繪色地講述他與董卓鬥爭的傳奇經曆,眼神中充滿了崇拜。
接到朝廷讓他擔任渤海太守的詔令,袁紹立即結束了他的逃亡生涯,來到了渤海郡。然而,他此時並沒有心情去當什麼太守,他到渤海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募士兵。
渤海是個大郡,有一百多萬人口,兵源非常充足,加上冀州各地的士族豪強們的支持,袁紹很順利地就招到了三萬多士兵。可見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袁紹擔任渤海太守,是多麼地富有遠見。
得知袁紹在渤海大舉招募兵勇,讓韓馥非常矛盾。一麵是他的老師袁隗,韓馥也算是袁氏的門生,而另一麵是相國董卓,對他有提攜之恩。無可奈何之下,他隻好招來了他的幾個謀士,商議自己該怎麼辦。
“如今喬瑁發來了三公檄文,號召州郡官府起兵攻打董卓。而袁紹正在渤海大肆招募兵勇,看樣子起兵在即。”韓馥望著他的謀士們,滿臉疑惑地問道:“你們說說,我如今應當幫助袁紹呢,還是幫助董卓呢?”
韓馥來到冀州隻有幾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才能確實有限,並沒有建立起足夠的權威。所以聽到他這麼說,治中從事劉子惠冷冷地笑了笑,很不客氣地說道:“州牧大人,如今起兵是為了國家,為了江山社稷,怎麼談到袁紹、董卓!而且驃騎將軍楊林的大軍就駐守在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四郡和司隸的河內郡,他可是反對董卓的,如果你支持董卓,驃騎將軍難道會坐視不管嗎?”
劉子惠的一席話,立即讓韓馥羞得滿臉通紅。別人都是站在國家、朝廷的利益上在思考問題,而他卻僅僅站在自己與董卓、袁紹的個人恩怨上考慮,其境界何其懸殊!而且手握重兵的楊林就在身邊,要是自己敢有他想,楊林絕不會放過自己的。
看到韓馥尷尬的樣子,劉子惠也知道自己說話太過火了,連忙好心地勸道:“州牧大人,起兵是很凶險的事情,我們不能搶先發動。應派人去看其他各州,如果有人率先發動,我們然後再響應。冀州的勢力不比其他州弱,別人的功勞不會在冀州之上。”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雖然我們不率先起兵,但是也要做好起兵的準備。”韓馥終於有了主意,厲聲發布命令:“治中從事劉子惠,你馬上給袁紹寫一封信,講述董卓的罪惡,對他起兵表示讚同。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你們三人負責招募兵勇,準備起兵攻打董卓。”
不管是什麼時候,誰要是掌握了輿論,誰就獲得了民心,誰就獲得了大義,誰就能得到天下人的認同和支持。而在這個沒有電視、廣播、網絡的時代裏,油印的報紙就是引導天下輿論最好的工具。
自從曉喻天下的《告全國人民書》發出之後,猶如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幾乎是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大討論。然而,不管是讚成還是反對,都沒有一個人公開響應。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平原郡太守龔林、東萊郡太守龔易。他們兄弟倆按照楊林的意圖也發布了一篇《告全國人民書》。楊林的動員工作做的並不理想,青州其他郡的太守並不願意在檄文上署名。
緊接著是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四郡和並州的上黨、太原兩郡和司隸的河內郡分別發布了檄文,這些郡全部都是楊林控製下的列郡,而楊林沒有控製的郡則集體保持沉默。
最後響應的是幽州九郡,讓楊林沒有想到的是,在幽州的十一個郡中,右北平郡太守公孫瓚、遼西郡太守劉備竟然也拒絕署名。楊林不由得暗暗想到,看來這兩個梟雄也已經耐不住寂寞了。
在這些響應的檄文中,都是真真假假、捕風促影地誇大董卓的罪惡,特別是對於董卓沾汙先帝嬪妃的情節大加渲染,極大地羞辱、貶低皇權,同時呼籲召開全國監察禦史會議,由監察禦史會議來管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