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隱藏起來(1 / 2)

“我理想的大漢非常簡單,那就是由監察禦史會議來管理國家。由一個鄉選舉一個監察禦史,組成郡國監察禦史會議,管理郡國地方事務。由每個郡國選舉一個監察禦史,組成中央監察禦史會議,管理國家事務。我把這種政治製度叫做民主政治體製,我將終生為實現民主政治體製而奮鬥。”

既然上天給了自己一個機會,就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且楊林覺得現在是實現民主最好的時期,皇權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天下人都是在思變。此時的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時期,不由擔心任何人借民主的名義來幹涉中國的內政。

“將軍大人,如果由監察禦史會議來管理國家,那置皇帝於何地呢?”雖然華歆也是個藐視皇權的人,可是他的目的也隻是廢黜昏庸的皇帝,找尋一個明君來替代,認識還是停留在皇權思維中。

“如果沒有皇帝,我們就不能活了嗎?”楊林冷冷地笑了笑,不屑地說道:“之所以有官府,是因為我們需要一個為我們辦事的機構。什麼樣的官府辦事效率高,我們就選擇什麼樣的官府。事實證明,以皇帝為代表的官府並沒有真心為我們辦事,所以我們就不需要這樣的官府了。”

“我們之所以要實行監察禦史會議,就是因為監察禦史是由我們選舉的。如果我們認為某個監察禦史不稱職,我們在下次選舉時就不投他的票,而投我們相信的人來當監察禦史,這樣就保證了監察禦史時刻以人民的利益為重。”

“監察禦史會議的工作原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由監察禦史會議選舉丞相負責民政,選舉太尉負責軍務,選舉司徒負責刑法。並且每年對他們進行一次信任投票,凡是不能過半數的都將被免職。”

華歆點了點頭,鄭重地說道:“我明白了,將軍大人,在這種民主的政治製度下,皇帝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就象將軍大人管轄的各郡一樣,隻要有郡丞、郡尉、郡曹,他們各司其責,連太守也不需要了。”

“是的,我計劃在今年之內,在我們管轄的郡國裏開始選舉郡國監察禦史會議。試行由監察禦史會議管理郡國事務。並逐步向全國推廣,最後在全國實行監察禦史會議製度。”

楊林可不是說說就算了的,從在幽州開始,他就在開始琢磨如何在這個時代建立民主製度。他等的就是這個機動,當舊的製度崩潰的時候,人們對於新生物的接受就容易的多。

“各位先生都是當今名士,搏古通今。我有一事不明,想請教你們。”楊林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虛心地說道:“我們都自稱是炎黃子孫,你們誰能告訴我,炎黃兩帝離我們今天有多少年了?”

田豐、沮授、華歆、鍾繇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但是對於春秋戰國以前的曆史,由於沒有正式的記載,所以並不十分熟悉。過了好一會,田豐才謹慎地說道:“中國有記載的曆史,是自夏以來的二千多年,而炎黃兩帝卻沒有正式的記載,按照推算,大概離今天在二千三多年左右。”

“田豐先生推算的不一定準確,我以前也推算過,炎黃兩帝離現在大約在二千一百多年左右。”鍾繇是一個曆史愛好者,他還扳起指頭現場算了起來,不過怎麼算也在二千一百年左右。

四個人都是學究,不一會就爭了起來,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互於今,楊林算是受了一堂曆史課教育,從炎黃兩帝以來的曆代帝王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他們爭了很久,華歆才突然問道:“將軍大人,你問這個有什麼意義?”

“各位先生,如今董卓廢除了先帝年號,而我們又不承認董卓的年號,這給我們紀年帶來了很大的不變。所以我想立一個天下人都能接受、而且以後不用再改來改去的年號,我們就以炎黃兩帝來紀年。炎黃兩帝是我們的祖宗,誰能反對他們呢?根據你們剛才推算的結果,我決定把今年定為中元3190年。”

楊林依稀記得,漢獻帝的初平元年就是公元190年。而炎黃兩帝統治的時期,大概就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所以,楊林決定將初平元年定為中元3190年,以方便記憶。

“啊……”田豐、沮授、華歆、鍾繇卻是大吃了一驚,如果按照楊林的記年方法,簡單倒是簡單,而且也承繼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曆史,可是也徹底地否定了劉氏漢朝。

“我認為這個辦法好。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這是誰也不能否認、誰也不敢否認的。用中元這個年號誰都能接受。”鍾繇最先表態同意,他接著說道:“不過這個年號由將軍大人提出來不大合適,別人出於政治原因有可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