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堅全:知行業 謀發展(1 / 2)

王堅全:知行業 謀發展

引領潮流

作者:王旻 劉誌梅

時光在手表的時針、分針、秒針的交會下流逝,曆史便由此而積澱。從1868年,第一隻手表誕生至今,手表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曆史了,這也是一個古老的行業。隨著科技的進步,手表行業也有了新的發展,同時麵臨著巨大的挑戰。

王堅全先生是環球鍾錶貿易有限公司第二代負責人,家族在鍾表行業發展近半個世紀,他深知行業的曆史,立足行業現狀,麵對強大的競爭,用發展的眼光,謀求企業更長遠的發展。

手表的地位永在

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就有做手表的,大多以生產手表零配件或低檔的手表為主。手表,小小的一隻,但是手表行業卻並不小,手表行業在香港算得上是老行業,發展比較成熟,對經濟貢獻也比較大。

科技不斷進步,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興起,通過這些都可以知道時間,再加上如今公共場合大多有時鍾,手表作為計時工具,有些人認為它不再被需要了。王堅全先生卻並不這麽認為:“如果單為看時間,是有可能被取代,但是手表發展到現在,它有自己的市場定位和附加意義,這是凝結在手表上的無形資產,也是它存在的價值。”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這個自然界的法則同樣適用於商場,如果說一個產品被新產品淘汰的話,一定是它競爭力不夠。例如智能手機的出現,淘汰了一部分像素不高、功能單一的照相機,其眾多遊戲APP也淘汰了很多電子遊戲機。在競爭中,一部分廉價的、缺乏特色的電子手表也被淘汰了,王堅全先生回憶,“十幾年前,香港有很多塑膠的電子手表出口到美國,出口價不到四五美金,沒有自己的品牌和個性,所以漸漸被淘汰了。”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精華,能在競爭中留下來的手表,大都有自己品牌定位和特色。王堅全先生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卡西歐的G-SHOCK係列手表,1994年出現在電影《生死時速》裏,直到現在仍然流行,二十多年改變的是款式或顏色,而不變的是它G-SHOCK抗震防摔、追求個性的概念。它鮮豔的顏色很出眾,很受年輕一族的喜愛,G-SHOCK係列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的個性。再如ADIDAS運動品牌手表,現今依舊流行,也是因為其將運動和手表相結合的理念不會過時,它有自己的特色。

手表行業發展到現在,日臻成熟,大的品牌一般頗具規模,且有自己的固定客戶群,王堅全先生堅信,儘管競爭壓力很大,市場相對也不是很大,但是手表的地位不會因其他產品的出現而撼動,或者被取代。

多元並存與未來發展

近兩年,智能手表異軍突起,以AppleWatch為代表,有一大批粉絲追捧,那傳統的機械表、石英表等發展會不會衰弱,前景又如何呢?王堅全先生認為它們有各自的發展空間,發展是平行的,因為它們各有千秋。

蘋果、三星、小米等手機大品牌,都推出過智能手表,以AppleWatch為例,它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蘋果手機有廣大的用戶群,智能手機必須和手機配套,假如有1%的手機用戶使用其智能手表,數量也是很龐大的,因而能大量生產。除”果粉“外,還有一部分人將其作為禮物送人,因為這比較新穎。

智能手表也有其發展局限性,很多人不買,其一是因為價格不菲,相比手機功能也不是很多,其二是因為電池隻能維持十來小時,每天充電不方便。因為做手表和做手機不同,手表不能太大和太厚,不然戴著不方便,不像手機甚至可以有四個CPU同時運行,功能很強大,怎樣在有限的小空間裏,運用技術開發更多功能,同時增強電池續航能力,如同手機一樣,不僅推出第一代,還有第二代、第三代更多產品,這是智能手表發展的關鍵。

王堅全先生認為,傳統手表隻要專注自己的專長,專攻自己的特色方麵,發展也不會受到阻礙。例如瑞士的Swatch公司,六十年代,日本推出了石英表,其外形輕薄時尚、精準度高,價格也比機械表便宜很多,傳統機械表受到了很大挑戰,Swatch公司專注機械表製造,堅守高端、精緻、專業的市場定位,打造了天梭、Swatch、歐米茄、帝駝等品牌,推出了很多高檔的機械表,機芯都是自主研發的,做到技術領先世界,外人要抄襲也隻能仿外觀。雖然同樣是機械係統,但技術已是今非昔比。再如日本,對待智能手表的火熱,卡西歐、西鐵城、精工等大品牌沒有跟風,而是專注在石英表方麵的技術,研發自己的專利,發揮專長,同樣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