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舌尖上的鄉愁(1 / 2)

接下來的十多天,薑長生讓自己徹底變成了個農民,每天下地給玉米追肥,給大豆鋤草,給棉花打叉日日汗流浹背,疲憊欲死,卻是卻也落得痛快淋漓。

雖然,幹農活是薑長生這輩子做的最辛苦的一份活計,不但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疼,甚至手掌上都摩起了血泡,但是那種勞動後的充實感和滿足感,卻是令他找回了一種久違的感覺,這是在城市裏怎麼也感受不到的。

趕上陰雨天,薑長生就帶著魚竿和莫石頭,去小河下遊的一個回彎處釣魚。偶有收獲,便帶回家裏交給母親。或是清蒸或是紅燒,總能讓全家人多吃下幾個煎餅,多喝掉幾碗粥。

有時還會拿麵粉做了麵筋,扛根長杆去村外的楊樹林裏黏知了。一天昂頭昂到脖子都要斷了,才收獲那麼個二三十隻知了,但是莫石頭每次都會很滿足地捧回家去。

母親一邊數落著倆人,一天到晚不幹正事,像個長不大的老小孩似的,一邊又利索地掐翅去爪後,把知了倒入冒煙的油鍋,再翻炒幾下後就盛盤端上飯桌,笑眯眯地看著兩人你爭我奪地吃掉所有知了。

唯一可惜的是這個時節的大豆,還沒長起來,豆蟲更是沒有蹤影,否則捉上那麼幾十隻,收拾妥當後,再加上婁蔥和青椒,用快刀斬成餡狀,再上鍋炒到半幹。

最後重重地撒上把鹹鹽,盛到盤中,拿個煎餅卷了......

吃上一口,幾年都惦記。

或許薑長生的饕餮脾性,就是母親給慣出來的。

從小到大,母親總有本事把一些簡單的食材,經過她的巧手,給全家人整飭出許多的花樣來。

所以,一直以來,就算一家人的日子再苦,每天最讓薑長生惦記的還是餐桌上不停出現的“驚喜”。

在薑長生離家的這幾年,他也曾在不同地方遇到過不同的美食,可是,無論是南京的桂花鴨,還是重慶的椒麻雞,又或者廣東的梅菜扣肉,甚至是太原的炒饅頭,都抵不過家裏母親做的那碗搭配了鹹菜絲兒的疙瘩湯。

於是明白什麼是鄉愁。

許多時候,鄉愁總是從舌尖開始的。

某個下著冷雨餓著肚子的夜晚,你最惦記的不是那些山珍海味,而是最樸實最平常的一道“媽媽菜”。

他在你最弱小無助的時候,最饑寒交迫的時候,帶給你溫暖和幸福!於是這種溫暖和幸福就烙進了你的靈魂,一生都割舍不去。

所以每次回家,饕餮薑長生總是纏著母親做各種各樣的“媽媽菜”。不是因為他有多饞,而是因為他已經惦記了許久。

或者說,他有多饞,就又多想家。

母親也總是把日程排的滿滿的,今天是燙麵羊肉大包子,明天是手擀打鹵麵,後天是蔥油餅,大後天是炸茄盒……於是每次回家,薑長生總會長胖幾斤。

薑長生也明白,母親這是把對兒子的愛化作了一道道食物,想讓那食物的味道,代替自己伴著兒子在離家的歲月裏,讓他剛到快樂,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