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萬劍彈”難有大作為
聚焦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軍IDF戰機性能提升計劃,台“中科院”研發的“萬劍遙攻武器係統”最受外界矚目,台空軍稱其能攻擊大陸內地的軍事設施。
“萬劍彈”屬於第三代機場壓製武器,這類武器的代表包括瑞典的DWS-39、美國的AGM-154等。
由於美方的技術援助,“萬劍彈”實際上是AGM-154的弱化版,使用子母彈戰鬥部。據分析,“萬劍彈”重約1000千克,其戰鬥部重450千克左右,包括數量約為120枚的子彈藥,子彈藥分為破片彈頭和成型裝藥,前者用於殺傷人員、破壞無防護目標和普通建築,後者用於打擊裝甲目標和破壞跑道。“萬劍彈”飛抵目標上空約40米高度拋撒子彈藥,裝備成型裝藥彈頭的子彈藥采用延時引信,鑽進跑道一定深度才爆炸。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萬劍彈”被台軍寄予厚望,但這款機場壓製武器也有不少明顯的技術短板。
受限於係統整合問題,“萬劍彈”無法配備在性能更優的F-16戰機上,隻能由巡航距離有限的IDF掛載。“萬劍彈”采用末端GPS製導方式,但目前美國還未向台灣提供軍標GPS接收器,“萬劍彈”隻能靠民用碼導航,精度大受影響。此外,“萬劍彈”飛向目標的航程將近一個小時,又不具備隱身設計,突防能力一般。(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