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離不開“著艦指揮官”
參考
在人們眼中,航母無疑是個龐然大物,但在艦載機飛行員看來,航母的飛行甲板卻是又短又窄,在上麵降落,可是非常不易的。
因此,為保證降落安全,航母上逐步發展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著艦指揮官(Landing Signal Officer,LSO),也形成了一套標準化的指揮信號旗語。
LSO必須能夠正確判斷出艦載機進近與著艦的姿態是否正確,並及時給出相應的操作指示。LSO的出現,為減少著艦事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鏡子口紅催生著艦輔助係統
二戰以後,高速的噴氣式飛機開始上艦,大大縮短了飛行員與LSO做出判斷和傳遞信號的時間,降落事故率不斷上升。
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軍需部的古德哈特中校,受辦公室女秘書對著鏡子抹口紅啟發,發明了一種引導戰機按預定下滑角降落著艦的新技術,這就是第一代光學助降係統——“反射鏡式著艦輔助係統”。
反射鏡式著艦輔助係統的原理,是以多盞探照燈作為光源,以大型柱狀凹麵鏡作為反射鏡,反射鏡兩旁各有一排綠色燈作為基準線。反射鏡與鉛垂線成3度角安裝在航母斜角甲板左舷的穩定平台上,幾十米外的光源投射在反射鏡上形成光球,反射的光線在空中形成一條約為3度的下滑道。飛行員進近時,通過觀察反射鏡上的光球位置,便可判斷出下滑角是否正確:光球在基準線之上,說明下滑角過大;光球與基準線重合,說明下滑角正合適;光球低於基準線,說明下滑角過小。1952年,皇家海軍“光輝”號航母對該係統增加了禁止降落的複飛警示燈與切斷指示燈並進行測試,效果非常好。
反射鏡式著艦輔助係統極大地提高了艦載機的著艦準確性。該係統為美國海軍引進後,美航母的著艦事故率從35次/萬架次降到了7次/萬架次。
彩燈照你回航母
在反射鏡式著艦輔助係統的基礎上,美海軍研製了第二代光學助降係統——“菲涅爾透鏡光學著艦係統”(FLOLS,Fresnel Lens Optical Landing System)。FLOLS與反射鏡式著艦輔助係統的原理基本相同,隻是以5盞垂直排列的方格形菲涅爾透鏡燈(上麵4盞為橘黃色,最下麵1盞為紅色)代替了後者的反射鏡與光源,保留了綠色基準燈,並增加更多的複飛與切斷指示燈。
飛行員降落時,通過觀察菲涅爾透鏡燈與基準燈的相當位置,可以準確地判斷出自身的下滑角:橘黃色燈高於基準燈,表示下滑角過高;透鏡燈稍高於基準燈,表示下滑角稍高;透鏡燈位於基準燈中間;表示下滑角合適;看到低於基準燈的紅色燈時,表示下滑角過低已危及安全,必須馬上拉起。複飛燈與切斷燈表示禁降複飛或可以進場降落,由LSO控製。
此後,美國海軍又研製出了第三代光學助降係統——改進型菲涅爾透鏡光學著艦係統(IFLOLS)。IFLOLS的改進主要有:增強了菲涅爾透鏡燈的可視距離;原來的5盞方格形菲涅爾透鏡燈增加為12盞圓形垂直指示燈;配用新型數字控製係統與穩定係統。IFLOLS的有效作用距離更遠,全係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與可維修性都有提高。
隨著X-47B無人機成功完成自主著艦試驗,自動著艦係統有望在未來裝備航母。但是,光學助降係統依然可靠。美國最新型的“福特”號航母,依然裝備了IFLOLS。
摘自《航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