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學院成中國“第二黨校”?
縱橫
“它(哈佛)是一個品牌,中國人非常在乎自己看到的東西是最好的,最棒的。”2012年7月,安東尼·賽奇在位於哈佛的辦公室接受采訪時說。當時,他剛從上海的中共黨校演講回來。
賽奇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旗下艾什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國公共政策問題專家。過去的二十年裏,他最顯赫的成績就是推動肯尼迪學院和中國的深度交流。截至目前,已有將近900名中國政府官員在肯尼迪學院進行過相關培訓。
不賺錢的項目 賽奇是文化大革命即將結束時,來中國求學的第一批留學生。1998年,在賽奇的推動下,肯尼迪學院設立了“中國公共政策項目”——由香港地產開發商新世界發展集團讚助,也被稱為“新世界學者”項目,目光對準中國高層官員。此後每年,肯尼迪學院均招收20名中國政府高級官員來此培訓。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肯尼迪學院還首次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員去哈佛接受培訓。還為中國官員開設了另一個重點課程——“中國領袖發展計劃”。該項目開設於2001年,由中國安利集團資助,每年一期,每期為中國政府培訓60名左右的地方和中央官員,原則上是每省一個名額,由中央組織部選拔。接受這項培訓的官員應具備副廳以上級別,在本崗位有至少兩年工作經驗。賽奇透露,肯尼迪學院從這些培訓項目中沒有賺到任何錢。
熱衷培訓中國官員 據報道,2001年第一屆“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的60名中國官員結束培訓後,賽奇點評稱,“(是)最為成功的培訓班,中國學員也是哈佛教授們遇到的最頂尖的學生”。這篇報道甚至將中國官員的表現與俄國杜馬官員相比,“杜馬議員們思想保守、腦筋陳舊、毫無生氣”。
在對中國官員培訓所展現的熱情上,肯尼迪學院難免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另一個官員培訓基地——中央黨校。“在中國流傳著一個說法,我們是第二黨校,”賽奇說,“這裏所有人都很清楚中國是多項研究和工作的核心領域,以中國目前的重要性來說,這一點都不奇怪。”
難舍高端關係網 “就我理解,盡管哈佛從未公開表態,但他們不想忽略與中國政界、商界的關係。”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哈佛法學院碩士仝宗錦說,“他們也歡迎中國官員的孩子去學習。哈佛希望以此建立對中國的影響。”
正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的29歲中國學生於雷(音譯)說,在他入學的最初兩年裏,主要的社交活動之一就是參加肯尼迪學院的“歡樂時光”派對,以結識更多政府官員。對於於雷那代人來說,“中國人覺得哈佛是最好的學校,在哈佛能學到最先進的知識,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然後進入最優秀的關係網”。
賽奇也坦承,盡管在推動中國官員的培訓中,肯尼迪學院受到了很多質疑和否定,但“與其說政府試圖影響我們,不如說我們在影響政府”。綜合摘自《GO智族》、《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