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收屍隊”的光榮使命(1 / 1)

美國“收屍隊”的光榮使命

縱橫

對於那些在海外戰場上失蹤的戰鬥人員來說,“回家”無疑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對於美軍來說,尋找在海外戰場上的失蹤人員也是一件頭等大事,他們甚至還專門成立了專門的機構——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簡稱JPAC),旨在搜尋自二戰起在曆次戰爭中失蹤的八萬餘名美軍士兵遺骸……

JPAC起源於越戰期間的美軍收屍隊。1973年,收屍隊被遷至泰國,三年後又搬到夏威夷檀香山的西卡姆空軍基地,並成立美國陸軍中央鑒別實驗室。2003年10月,中央鑒別實驗室和全麵核查聯合特遣隊合並,成立了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簡稱JPAC)。經過多年發展,JPAC現在大約由500人組成,總部位於夏威夷檀香山,直接隸屬於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其經費則來自美國政府。

根據2010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要求,到2015年,JPAC要具備每年辨識200具遺骸的能力,這是目前他們具備能力的兩倍多。就算按照這樣的辨識速度計算,要全部找到美國國防部歸類為“潛在可尋獲”的3.5萬名軍方失蹤人員,也需要175年之久。不過,搜尋遺骸的意義絕不在於數字,而在於對生命的看重,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就曾說過:“搜尋美國失蹤軍人的遺骸是一個光榮的使命。”摘自《西寧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