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走出管理的誤區(10)(3 / 3)

唐太宗這樣做,當然主要還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明正"。同時,為此他當然也感謝尉遲恭--假使尉遲恭真的按他的話去陷唐儉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明正"起來,不治尉遲恭的罪呢?

不強求完美

世界上少有完美的東西。即使當我們自以為是完美的時候,實際上也未必就完美。我們日常使用的"完美"一詞,往往不過是"很好"、"非常好"的代名詞罷了。追求完美,在很多情況下都是苛求。

現實生活中是有一些人喜歡追求完美,他們往往在強烈的向往,也肯為之努力。但是,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完美使他們的追求成了永無止境的苦役。有些人到後來便變得灰心失望,一蹶不振。領導者苛求完美的危害還遠不止於此。

領導者做事要根據對象和事物給予適當的評價。有些事必須要求完美。比如,寫收據的金額,就必須要求百分之百正確,不能潦草,也不能修改塗抹。一張20,000元的支票,如果不在"貳萬"之後寫上"整",看似不錯,卻不能允許這種馬虎。凡是諸如此類是隻達合格標準就可以的事,自然必須命令其修正改進,否則就會出差錯,降低了業務處理的效率。但並非每件事都要如此。凡事都有合格標準,而這一標準通常和一百分有點距離。入學考試的時候,就算是第一流的學校,也不會錄取到各科都是滿分的學生。

如果下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以滿分為目標,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試想,一個工作人員本來一天可以完成兩份報告,如果領導從百分之百完美的要求出發,要求每個字都必須鐵劃銀鉤,象練習書法一樣,每個標點符號都必須像印刷出來的;行文不僅要清楚明白,而且要顯示出文學造詣,但又必須簡潔,不能寫得像小說、散文。如此一來,這個辦事員恐怕一天連一份報告也無法完成。少寫幾份報告,或許事情還不算太大,若是大事上也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豈不糟糕?

對每件事都要求滿分,是大多數下屬所辦不到的。這麼一來,要指責的事就多了。有的領導素來喜歡整潔,看到下屬辦公桌上的東西亂七八糟就皺眉頭。有的領導喜歡樸素,下屬在衣著上稍不入眼,就會被他指責。這就會造成下屬的極端不滿。而且,"虱多不癢,債多不愁",指責太多了,也就失去了作用。當你指手畫腳,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批評一遍之後,下屬們不過是相視一笑而已。很多人還會在肚裏說一句:"我們的領導真是個怪人!"

五種錯誤的說服方式

在對某一敏感事情爭論最激烈的時候,領導者的三寸不爛之舌有著四誘撥千斤的妙用。這是統一意見、調整對立策略、增進彼此了解的重要手段。所以,有人說領導者有兩寶,一寶是頭腦,二寶是口舌。下麵是一位從事了數十年口才培訓教學的高手介紹說服他人技巧的做法:

"在過去的數十年裏,我教過成千上萬的人如何說服別人。我以問話來開始我的授課,問參加講習班的人是如何說服別人的。我通常聽到下麵這些回答:

錯誤之一:如果我非常想得到某種東西的話,我通常是不得到它絕不罷手。

這是強行說服式推銷者的說法,一切全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他們奉行不停地講,讓他們受不了,直至告饒的原則。這是消耗式說服。

錯誤之二:我討厭強求不休,所以我大多是間接暗示。

這類人感覺到直接說出並索要是一種罪過,所以他們在論題上繞圈子,等待別人明白並認可的那一刻。這是閃避式說服。

錯誤之三:我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說出我認為正確的。

聽起來像個明智的策略,但要慎重。當急功近利的說服者用是非或好壞做標準來考慮問題時,可能會陷入麻煩。這是命令式說服。

錯誤之四:我為自己始終能具有邏輯性、講道理、觀點正確而感到自豪。

說得真是太好了,但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純粹的邏輯世界裏,人類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充滿了像恐懼、不安全感這些不合理的成分。你可能為一個自認為無懈可擊的案件辯護,卻發現你的聽眾仍然不接受你"完美"的論證。這是純理性的說服。

錯誤之五:我不知道我如何來說服,但有時還真說服了別人。

這是最普通的回答。大多數人其實一直在說服,但他們對自己是如何做的毫無所知。當說服見效時,自然一切都好;當說服不起作用時,嗯,那就……這是機會式的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