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善於甄別人才,壯大自己的班底1. 深謀遠慮,重視細節(1 / 1)

第一章善於甄別人才,壯大自己的班底 1. 深謀遠慮,重視細節

古往今來,眾多曆史人物辦事總是習慣從大處著眼,不拘小節。然而曆史證明,行大事小而大之,行小事大而小之。不注重細節,忽視細微之處,日後往往會釀成大禍,而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否把握細節。三國人物中,曹操作為出色的政治家與軍事家,他的過人之處體現在既能深謀遠慮,還能“綜理密微”,注重細節。他做事既從大處著眼,還會從小處著手,正是這高人一等的習慣為他今後成就大業奠定了基礎。曹操清楚,最終導致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從細微之處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成就大事之餘,必須防微杜漸,注意細節。隻有這樣才能大事小事一起抓,正確處理大事小事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與矛盾,掌握有效的工作態度和方法。

當年,董卓想要招附曹操,可是曹操卻不願意,相反他選擇從長安跑到陳留,在陳留為起義做準備。有一天,曹操來到工匠師傅跟前,和他一起製作刀具。這時,豫州刺史孫賓碩前來看望他,正好瞧見了這一幕,他很不以為然地嘲諷道:“你是做大事的人,怎麼能與工匠在一起做刀呢?”曹操聽了哈哈笑道:“大丈夫不僅做大事,也要做小事。兩個都會做,有什麼不好呢?”

曹操有句良言:“能小複能大,何苦!”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小事大事都會做了,成就大業便不在話下。所以成就大事的關鍵就是要能小而複能大。如果將兩者都攻下,成功的時刻便到來了。因此偉人不僅要高瞻遠矚,製定策略,更要見微知著,注重細節。

官渡戰役決戰前,袁紹和曹操雙方的軍隊處於對峙狀態。涼州牧韋端曾命令從事楊阜到許都探望虛實,楊阜回來後,韋端問道:“以你來看,袁、曹勝負的前景如何?”楊阜回答道:“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而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由此可見,曹操最終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做事小而能大,不僅會製定戰略,更會從細微著手。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論戰爭的觀點方麵和曹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這是毛澤東對中國千百年戰爭史提出的自己的觀點。“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是從宏觀層麵講;麵對敵人,不管自己力量多麼微弱,敵人怎樣強大,都要始終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敵人。困難是暫時的,最終的勝利必定屬於我們。“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則是從微觀的角度去看問題。戰略上對敵人的藐視並不意味著在具體作戰的時候盲目自大,掉以輕心,而是要注重細節,作出周密安排,要對敵人有全麵的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是這個道理。

以現代人的觀點判斷一個人能力強弱的重要標準是他能否既會做大事,還會做小事;而全麵考察人才必須要借助一套完整的方法。三星集團在這方麵有著很好的經驗。雖然他們的招聘和其他公司一樣,都是采取筆試和麵試兩個部分,可是三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更注重麵試,因為麵試可以直接和對方打交道,這樣可以有近距離的機會來考察一個人的品德和能力。對於麵試者而言,隻要他筆試的成績或大學的成績達到三星要求的標準,就會有資格麵試;而筆試與麵試兩者的成績比重為3∶7。三星集團進行麵試時,前任董事長李秉哲都要親臨現場。麵試的內容範圍很廣,涉及智能、人際關係、健康等多方麵。正是因為如此注重人才麵試,三星集團才能保證他們能夠錄用到真正的優秀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三星集團的用人標準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20世紀80年代,三星集團的用人標準最看重的是一個人正直及優秀的道德品質,而他是否具有挑戰精神、創新精神、責任心以及是否具有合作精神等等都是其次的。可是到了90年代,三星集團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改革創新精神,其次才考慮他的挑戰精神以及個性問題。

細節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一個連細節都忽視、辦事拖拉馬虎的人是難以成就大事的。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重視細節是判斷人才的重要標準。而曹操作為曆史名人,不僅懂得在細節上下功夫,更善於使用謀略,為自己的未來作出規劃。因此後人要學習他這一點,做事要有長遠計劃,不能在大方向上出錯,否則隻會南轅北轍。有了長遠的計劃,更要有落實到實際的執行力。隻要將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好,日積月累,假以時日,成功便會悄然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