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這天夜裏,由大秦王國空軍挑起的這場空戰,後來被各國軍史學家們認為是“遠東之戰”的轉折點。一些曆史學家更認為,大秦王國正是通過這一戰正式奠定了百年強國之基。
\t“是役,我國空軍一百三十七名參與行動的飛行員,最終活下來的不過十九人,他們當中,僅有一人因為戰機未能完成升空,而最終毫發無傷……”這是後來出現在大秦王國曆史課本上關於“夜梟”行動的相關描述,而後來的大秦王國學生們不知道的是,這十九人之所以能夠活下來,都因為自己的戰機出現故障的緣故,換句話就是,隻要戰機沒有問題的,全部英雄戰死。
\t孟大海,還有其它一百一十八名犧牲的大秦王國飛行員,因為出發的時候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所以,哪怕他們當中有超過五十人在完成任務,即將蘇鄂人的航空母艇全部摧毀後依舊活著,他們也沒有選擇返航。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是因為視線受到影響,不知道自己已經將敵人的航空母艇給全部摧毀了,所以還在竭力的進行搜索。後來,等他們發現附近已經沒有敵人的航空母艇的時候,他們想要返航,卻發現燃油已經所剩無幾,已經不足以保證他們返回機場了。“反正都是一個死,那就再拉上一兩架毛子的戰機陪葬好了,”說這話的是一個名叫林昌果的空軍中尉。算是大秦王國軍隊的傳統,逢艱難戰事軍官特別是有大秦民族統一黨黨員身份的軍官一馬當先,結果便是,在發現已經找不到敵人的航空母艇的時候,幸存的大秦王國飛行員驚訝的發現,不知何時起,聯隊長、大隊長和中隊長居然都已經光榮犧牲了,他們當中,職務最高的居然隻剩下兩個中尉小隊長。
\t大秦王國飛行員慷慨赴死,蘇鄂人煞費苦心整出來的航空母艇戰術,還有伊16發動機的抗寒抗凍優勢,最終不過是成就了大秦王國空軍的赫赫威名。
\t歐陽雲還有鐵林飛等人不知道的是,最終成功起飛的一百三十六架戰機,超過三十架毀於發動機故障,另外,還有將近十架則因為其它故障,讓駕駛它們的大秦王國飛行員不得不飽含熱淚的選擇迫降或者跳傘。
\t放棄跳傘選擇迫降,這算是大秦王國空軍非常不好的一個習慣。還在羊城,還是學兵軍的時候,歐陽雲就針對這個陋習專門給空軍下達過命令,讓飛行員珍惜自己的生命。不過,從“夜梟”以及其它空戰的情況來看,大秦王國的飛行員並沒有堅決貫徹這個命令。比如薛仁貴,當時在無線電裏,歐陽雲並不知道他是因為迫降這才發現了敵人的臨時機場,而等薛仁貴駕駛一架伊16成功逃脫,歐陽雲知道這件事後,他專門針對此事發電給鐵林飛,嚴令申飭了薛仁貴這種不愛惜生命的行為。
\t這些都是題外話,目光回到戰場。
\t斯卡辛科的指揮艇,因為距離航空母艇集結空域有一定的距離,所以被摧毀的時間較晚。在此過程中,曾有人勸他跳傘逃生,不過卻都被他拒絕了。斯卡辛科作為航空母艇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比朱可夫更加清楚這支部隊的意義以及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地位。
\t蘇鄂實行集權製,所以蘇鄂政府辦大事的效率極高,但是,這絕不意味著蘇鄂政府就有能力再組建這麼一支龐大的航空母艇集群。航空母艇部隊出發前,斯大林有專門打電話給斯卡辛科,在電話中再三重申,讓斯卡辛科一定要用好這支部隊,讓它切實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保證遠東的順利回歸。
\t沒錯,斯大林根本沒想過反秦聯軍和航空母艇部隊會失敗,他派出航空母艇部隊,就是為了從米國人手中爭奪勝利果實的。在電話裏,他有告訴斯卡辛科為了組建這支龐大的航空母艇部隊政府花了多少多少錢,目的自然還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命令——國家為了這支航空母艇部隊花了這麼多錢,如果不能將遠東搶過來,那麼你也就不要回來了。
\t斯卡辛科不敢承受斯大林的怒火,選擇與指揮艇同存亡,而他如願隨同指揮艇變成燃燒的火球的時候,地麵上,從話麥中聽到他呼號的朱可夫先是全身顫抖著,繼而發了瘋似的大叫:“快,通知所有飛行員,讓他們去臨時機場。博納爾,發電報給博納爾,讓他立刻將機場上的戰機挪窩!”
\t臨時機場修建不易,雖然朱可夫和麾下的軍官完全不計成本,甚至強迫那些反秦聯軍士兵冒著凍死凍傷的風險連夜作業,但是修建出來的臨時機場也不過一個足球場大小,根本停放不了多少戰機。此時,朱可夫心中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即,在大秦王國飛行員的特種攻擊下,超過一半的航空母艇都沒能釋放戰機就被摧毀,很多戰機就好像沒能出鞘的利劍一樣,已經變成了這些航空母艇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