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之亂,以及蘇鄂其它地區與蘇鄂政府的離心離德,始作俑者正是貝利亞。因為這些地區在二戰期間都曾湧現出大量的偽軍,所以,在希特勒被刺殺,嘚軍撤出蘇鄂後,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各族人民,皆受到了蘇鄂政府的清算。那個時空,車~臣人因為在二戰中站錯位,導致超過兩百萬的居民被強行搬遷到西伯利亞等地區,然後,就有了九十年代的兩次車~臣之亂。這個時空,因為西伯利亞地區被大秦王國政府實際控製,蘇鄂政府便將車~臣的放逐地放在了中亞地區。而因為在二戰中兵力折損過大,在三次世界大戰來臨之際,蘇鄂政府為了彌補兵力缺陷,不得不向一些“反叛者”開放參軍渠道。其結果就是,隨著大量車~臣人還有其它民族的人加入蘇鄂紅軍,並成為地方衛戍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將注意力集中在遠東的時候,已經開始為大秦王國政府服務的貝利亞就有了可乘之機。
\t車~臣之亂剛開始的時候,不過是幾十個車~臣人聚集起來殺了當地衛戍部隊的一個連長。他們隨即遭到了當地衛戍部隊的追剿,並不得不隱入地下,成為蘇鄂人口中的殺人犯、強盜。
\t正常情況下,這些人肯定難逃覆轍命運。不過,有貝利亞和忠誠於他的手下介入,則一切都不一樣了。
\t在貝利亞手下的運作下,一些車~臣士兵和軍官有的因為犯錯被開革出軍隊,有的則直接成為逃兵,並帶著武器回到車~臣地區。而等這些人被凝聚起來,並成功的奪取一兩個城鎮的控製權,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車~臣人的英雄,並開始對其他車~臣人具備強大的號召力。
\t車~臣之亂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和蘇鄂政府的性質有很大的關係。那個時空,蘇鄂人之所以能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主要原因自然是因為掌握大義名分;其次,則和其高度王國集權的政治製度有關。這個時空,蘇鄂政府能夠在二戰後迅速崛起,同樣得益於此。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世上,絕對沒有哪種製度是完美無缺的。誠然,高度王國集權使得斯大林能夠集中力量來辦一些大事,但同時,高度的王國集權,損害的必然是個體利益。有大義名分,個體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還算理所當然。但問題是,這一次,斯大林手上並沒有大義名分,或者說,他所謂的大義名分很勉強,並不具備足夠的公信力。結果便是,在他眼中螻蟻一樣存在的小民不肯再無辜犧牲了,而一旦他們開始追求個人得失,蘇鄂政府那龐大的號召力登時千瘡百孔,再不複之前的巍峨雄壯。
\t3月4日至三月9日,回到北高加索地區的布瓊尼主持了一場戰事,結果,卻是以他率領的王國軍大敗虧輸而告終。在這次被車~臣人定義為“車~臣獨立戰爭最偉大勝利”的“莫茲多克”之戰中,車~臣人前赴後繼,在付出了九千餘人傷亡代價的情況下,先是成功的殲滅了布瓊尼手下的一個團,然後又逼反了其中的一個哥薩克騎兵師。當這個哥薩克騎兵師將手上槍口和馬刀朝向布瓊尼所率領的王國軍時,整個戰場,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登時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最終,布瓊尼在自己一個嫡係團的拚死護衛下才成功的衝出車~臣人的包圍圈,不過到這個時候,他手上的兩萬王國軍和將近三萬的地方衛戍部隊已經消耗殆盡,這直接代表著蘇鄂政府已經無法保持對北高加索地區的實際控製。
\t失去對北高加索地區的控製,直接導致格魯吉亞人開始策劃獨立,然後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當這三個國家的國旗開始懸掛在大秦王國羊城的聯合國總部大樓前,中亞地區,諸如土庫曼斯坦人、塔吉克斯坦人、烏茲別克斯坦人……一下子都變得活躍起來。
\t3月7日,在布瓊尼手下的那個哈薩克騎兵師宣布易幟之後,斯大林不得不陰沉著臉親自給尼爾金發電報,讓他立刻率部轉往車~臣地區,以清繳那裏的反叛武裝。此時,尼爾金的裝甲部隊已經開到印~度巴特那一帶,距離英帕爾不過八百千米左右。
\t尼爾金裝甲部隊的東進,並沒能瞞過大秦王國中情局的特工。在貝利亞與他的手下頻繁聯絡,車~臣地區開始頻繁爆發暴動的時候,在大秦王國最高統帥部的授意下,顧戀雲率女子誌願軍西路軍,正在吉大港一帶與兩個師的印~度軍隊發生激戰。
\t印~度人忽然變得生猛起來,和吉大港附近地區的居民宗教屬性有關。
\t在大秦王國政府的主持下,巴~基~斯~坦此時已經正式成立。和那個時空如出一轍,因為巴~基~斯~坦地區和孟加拉地區,居民們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巴~基~斯~坦成立之初,將孟加拉地區也囊括了進去。如果按照那個時空的曆史走向,此時鳥國人會出麵幹預,然後和印~度合力,促成孟加拉的獨立。這個時空,鳥國人在亞洲顏麵盡失,而在窺破鳥國的虛弱後,印~度人最終選擇和蘇鄂還有米國結成親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