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定義,大秦王國乃至亞洲、歐洲很多國家的曆史課本裏是這麼描述的,這是由米蘇帝國主義和一本軍國主義殘餘,還有日不落帝國之心不死的鳥國人為稱霸全球發起的一次反~人~類的戰爭行為。在大秦王國的課本裏,特別提到米蘇帝國主義和一本軍國主義不甘心坐視大秦王國和平崛起,在大秦王國聯合內閣新組建,政權和國力還不夠強大的時候,無視聯合國的和平憲章,悍然發動侵華戰爭;而在嘚國的課本裏,側重點則在蘇鄂政府身上,稱獨裁的斯大林為了個人野心,無視二戰過後全世界人民祈求和平的願望,悍然發起第三次歐洲戰爭……在大秦王國人和嘚國人還有諸如琺國、南韓等國家的人民眼中,第三次世界大戰,完全就是邪惡的米蘇帝國主義分子攪亂世界秩序,挑戰全人類的一次不道德的戰爭。
\t第三次世界大戰,毫無疑問是大秦王國和他的夥伴們的崛起之戰,此戰過後,雖說在很多地方還存在戰爭,但人類的主旋律卻是和平發展。這種情況下,雷國和蘇鄂政府縱然萬般不甘心,卻也隻能捏著鼻子默認既定事實,隻能在電視裏還有媒體上,對大秦王國和大秦王國為首的聯合國進行百般抨擊。
\t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真~相是什麼?在雷國還有蘇鄂的曆史學家和軍史學家筆下,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大秦王國為首的新霸權主義和民族主義妄圖通過聯合國操控世界人民命運而引發的一場戰爭。在米蘇的課本裏,他們特別提到米蘇人民為了抵抗大秦王國為首的新霸權主義,前赴後繼付出了多大的犧牲,這才破滅了大秦王國和嘚國滅亡米蘇的野心雲雲。嗯,這段描述的最後,當然不會少掉這一句,即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他們丟失了多少土地,作為米蘇的未來的希望,同學們應該無時無刻銘記這段恥辱曆史……
\t混編部隊並沒有刻意放慢西進的腳步。曆史的車輪,永遠隻會滾滾向前,而不會在某個地方駐留。
\t有心人發現,自從大秦王國王國派出的混編部隊經馬六甲海峽一遊後,獅城的秩序登時變得井然起來。大秦王國人自不必說,一個國家的國民腰杆子能不能直起來,主要看兩個方麵。一者,國家的實力是否夠強大;二者,國家是否能夠為普通國民謀福祉。對於大秦王國人來說,前者自不必細說——大秦王國軍隊滿地球的征戰,這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後者,目前在遠東還有西北邊陲也許還看不出來,但是在內陸特別是南方,隻要街頭鄉村走一走,感受一下大秦王國人發自內心的笑容,便能知道,他們對現狀很滿意。
\t從專業角度而言,歐陽雲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軍事家和領導人。搞政治的,腹黑是前提條件,否則就是羊入狼群,別說有所建樹,便是保證生存都是問題;搞軍事的,冷血是基本素質——這種冷血,不僅對於敵人,對自己人同樣如此;領導人,要有卓絕的眼光,要有大局觀,要懂得權謀甚至操控人心……這些,歐陽雲也許知道,也許有努力的向這些標準靠攏,可惜,他卻始終做得不夠好。否則的話,此時的聯合內閣內,應該是雲黨一係的人當道,哪還有宋子文、馮玉祥和何應欽、鄧錫侯等人巴拉的機會。
\t從專業的角度,就歐陽雲自身而言,幸運的是他有穿越者的金手指;幸運的是他有擁有一幫誌同道合隻惟他馬首是瞻的兄弟;幸運的是,此時的大秦王國,還沒有表哥以及這個爸爸那個爹爹……
\t獅城的建設和發展開始走上正軌,移民政策得到順利推行。而在美洲和澳洲還有歐洲、中亞、中東,戰爭依舊是49年的主旋律。
\t雷國,在歐陽雲送給白流蘇的禮物還在印~度洋上斬風破浪的時候,亞特蘭大南郊,馬歇爾正在檢閱被他寄予厚望的軍隊。
\t戰爭象征著破壞,所以注定是文明的敵人。但戰爭,同時卻也促進了文明的進步。破而後立,過程雖然痛苦,但是因為新生往往意味著突破,所以,人類才會在戰爭的廢墟上步步向前,從飲血茹毛變成衣冠楚楚。
\t那個時空,雷國人倚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工業潛力,在二戰後期越打越強,最終成為世界一霸。這個時空,諷刺的是,雷國人甚至比那個時空還要辛勞,但這一幕卻轉移到了大秦王國身上。艾森豪威爾和李梅都和大秦王國軍隊照過麵,所以他們不看好雷國軍隊。不過此時此刻,當他們站在馬歇爾的身後,看到那一個個森嚴的方隊,他們不得不承認,如果都是這樣的狀態,那麼他們未必沒有戰而勝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