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人好戰嗎?這是肯定的。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其實都距離米國的本土比較遙遠。二戰初期,嘚國更是在實施狼群戰術的時候遠遠的避開米國的商船。然而,米國佬還是極為踴躍的參戰了。到了國家級別,所謂為了世界和平,所謂為了正義其實都是狗屁。米國佬橫插一手,關鍵原因還是他們比較好戰而已——
這樣的理論,換一個場合,肯定會引起很大的非議。但是在這樣的場合,在瓦加斯已經引爆一場群毆的情況下,是不會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站出來幫助米國人辯解的。與會國家裏麵,非要追根溯源,分個一二三等,找米國的盟國的話。南美諸國家還有墨~西~哥應該最有這個可能。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米國強大的時候,別說墨~西~哥了,便是整個南美都是它的後院。南美諸國家還有墨~西~哥,自然隻能惟他馬首是瞻。現在的情況則不一樣了,米國深陷內戰泥潭,自保乏力,而且不久前剛剛在南美碰了一鼻子灰,可以說,現在正是米國最式微的時候。
國家之間,痛打落水狗和落井下石乃是常態,所謂趁他病要他命,不趁著米國虛弱的時候狠狠的踩上兩腳,難道說還要將它扶起來再送一程,讓它再坐在自家的頭上作威作福不成?
瓦加斯和胡安·庇隆上午的時候還針鋒相對打得不可開交,現在卻極為默契的閉口不言,臉上做肅穆狀。毋庸置疑,如果歐陽雲需要他們幫忙站台,痛斥米國過去的種種逞強淩弱不義舉措的話,他們會很樂意攜手站在一起,喋喋不休的大講特講一通。
就曆史厚度而言,米國隻能算是一個後~進國家。而縱觀人類曆史長河,類似米國這樣的國家,它們的發展和壯大,必然會以鄰國的衰敗為代價。就拿華國的例子,宋元時候,成吉思汗那般神武,元朝一代那麼強大,他們是怎麼走到那一步的?不是蒙~古人有多麼勤勞聰明,元的強大的背後,是金、宋還有若幹小國的滅亡。
是,米國的崛起過程中並沒有伴隨小國的滅亡。可是,隻要翻一翻墨~西~哥還有加~拿~大的曆史,再對比一下這些國家曆年以來的GDP走勢,不難發現。在米國的GDP蒸蒸日上的時候,這些國家,其GDP甚至國土都有著明顯的縮水。
為米國的崛起做出貢獻的,並不僅僅隻有墨~西~哥人和加~拿~大人還有南美諸國家。歐洲,比如嘚國、比如琺國,甚至米國最親密的盟友鳥國,都曾為米國的強大做出過貢獻。
基於此,勃勞西契雖然沒有像瓦加斯和胡安·庇隆那樣露出肅穆的神情,他的眼眸卻很明亮——很顯然,歐陽雲那句“一個好戰的米國並不符合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句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米國和歐洲各國的關係,簡單點區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階段是歐洲諸國家特別是鳥國領導米國;二階段則是雙方平起平坐;三階段,也就是被歐陽雲的金手指戳破了的這個階段,則會是米國領導歐洲。
沒有任何國家的代表反對,米國的提案幾乎全票通過。
歐陽雲總共有三個提案,兩個提案都幾乎全票通過,這為第三個提案開了個好頭。歐陽雲剛開始說華國政府有三個提案需要大會表決的時候,很多國家的領導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一本、米國和蘇鄂。本來這三個國家後麵還應該加上一個鳥國的,但是鳥國的島國特性以及它狹小的領土卻注定了,一旦它失去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一旦它失去不可一世的海軍,那麼任它多有錢,最多隻能在大不列顛島上自~摸找樂。
歐陽雲的前兩個提案分別事關一本和米國,他第三個提案還沒說出來,不少人都在想:輪到蘇鄂了!等歐陽雲講完第三個提案,不少人登時一愣,紛紛低聲問身後的翻譯:“沒有搞錯嗎?是中東不是蘇鄂?”
翻譯都是聯合國給配備的,無論男女,清一色的黑色製服。聯合國的警衛一個個都顏值逆天,可想而知這些翻譯的俊美程度。歐陽雲其實並沒有特別關注,可是架不住那些領導人不爭氣啊。這些家夥頻繁的轉頭和身後的翻譯搞小動作,於是他知道,不管這屆聯合國大會成功與否,戴高樂接下來應該會為翻譯的事情的煩心了。此時不比他穿越前的後世,語言人才一抓一大把。為了湊齊這些翻譯,聯合國的相關部門沒少動腦筋沒少花精力。便是如此,最後還是戴高樂親自給昂波斯和勃勞西契他們去電,從琺國和嘚國要了一些人才湊齊了翻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