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名譽(1 / 2)

米利堅聯邦遲早必敗,在決戰打響之初就已經露出了端倪。馬歇爾指望李梅能夠遏製住華國的地效飛行器和航空母艇部隊,李梅一開始倒確實做到了。不過,隨著一批新型金雕被投放到北美戰場,李梅率領的米利堅聯邦空軍登時捉襟見肘,變得獨木難支起來。

婦女互助會發起的太太革命,表麵上看似乎就是單純的女權運動。實際上,它首先挑戰和破壞的是米國的立國基礎,所謂的米國式民~主和價值觀。米國式民~主和價值觀,刨根究底的話,和源自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和文藝複興有一定的關係,但同時又有著新大陸一切向錢看的特點。這和早期米國人的構成有很大的關係。米國當然是白人社會,而米國的白人,早期主要為鳥國人,而且是在鳥國混不下去的鳥國人。簡而言之,一些鳥國人在本土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到新大陸來尋找機會。然後他們就發財了。發財之後,他們又開始向往歐洲式的貴族製度和騎士精神。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米國富翁熱衷於與歐洲沒落貴族聯姻的事情。至於牛仔文化,那其實就是換上了米國外衣的所謂騎士精神。

米國式民~主和價值觀,保證了米國的工業秩序。它遭到破壞之後,米國登時就失去了它最大的本錢——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業規模。

換句話即米國的金身被破了。

試想一下,那個時空,米國和一本在太平洋地區陷入對峙狀態的生活,美國這邊一個星期就能下水一艘大型艦艇,而一本那邊,半年才能下水一條。如此懸殊的造艦速度比,一本人焉能不敗?

馬歇爾敢主動發起決戰,倚仗的是脫胎自日軍的特攻戰術。如果沒有女子誌願軍介入,或者女子誌願軍的幕後大老板不是華國,那馬歇爾未必沒有翻盤的可能。畢竟,一本人已經用實戰證明了特攻戰術的犀利,在很長時間內,敢與一本人打陣地戰的,好像能獲得結果就隻有一個——戰敗。

如果說一本人的特攻戰術是很多國家的軍隊,包括米軍的克星的話,那麼華國軍隊就是一本軍隊的克星。學兵軍時代就不提了,一本人的特攻戰術就是個笑話。國防軍時代,一本人的特攻戰術也沒能討到便宜,乃至於後來小泉敏一郎不得不重點在東南亞土著部隊身上試驗特攻戰術,且被迫一而再再而三的采取守勢。

女子誌願軍和米利堅邦聯的女子別動隊,訓練和戰術理念一脈相承自華國國防軍。發生在米國的這場大決戰,演變到最後,便成了日軍戰術體係和華國學兵軍戰術體係的再一次強力碰撞。

勝負天平,從巴頓率領南韓軍隊在紐約登陸開始,便已經在向米利堅邦聯一方傾斜,等到山部川三鍵率領日印聯軍在邁阿密強行登陸,華國太平洋艦隊再不遠萬裏趕到北大西洋海域,這場戰爭,雖然還沒有結束實際上卻已經有了結果。

米利堅聯邦不打了,碧瑟琳為首的米利堅邦聯卻來了勁。居中作梗的還有一些投誠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高層,恩恩,米國人也不傻,特別是這些政治家,他們顯然知道兩麵下注才能避免一敗塗地。當然,也不排除他們原本在米利堅聯邦一方就受到排擠。

米利堅邦聯這邊想著乘勢追擊統一全米,歐陽雲當然不幹。開什麼玩笑,他付出那麼多腦細胞,為的不就是徹底分裂米國麼,怎麼可能再給米國“雄起”的機會。這些話當然無法公諸於眾,那就隻能在其它方麵想辦法了。於是,令米利堅邦聯一方大佬們目瞪口呆的是,值前線戰事最緊張的時候,女子誌願軍的總司令白流蘇居然病了。而且還非得回國治療。

白流蘇一走,郭慕嶽和遊小蓮、孫大花立刻以擔心軍心不穩為由改攻為守。女子誌願軍一旦按兵不動,巴頓所部還有山部川三鍵所部馬上明智的選擇就地死守。女子別動隊開始還不信邪,試著聯合墨西哥軍隊發動了兩次進攻。決戰以來,女子別動隊從來就不是主力,她們老老實實的跟在女子誌願軍後麵撿漏還行,這一下衝到第一線去,反而暴露了自己虛弱的本質。兩場敗仗吃下來,也不要碧瑟琳出來做工作,那些跳得最凶的反而變成了最老實的一夥人。

米國大局已定,蘇鄂,斯大林也迎來了他的最後時光。

此時的斯大林,已經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人都是現實的,無論民族和國籍。軍事上能夠取勝,那麼斯大林再飛揚跋扈、獨斷專行,總能用勝利堵住反對者的嘴,讓追隨者安心。而軍事上一旦失利,而且日複一日的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斯大林信用缺失和積威耗盡的情況下,他以往犯下的種種,立刻會成為野心家或者不安分分子生事的借口,被十倍百倍的放大。

張自忠原本的計劃,是準備直接打進莫斯科,然後活捉斯大林的。

而他這邊距離莫斯科還有相當的距離呢,最高統帥部來了一封電令,讓他們原地駐守,暫緩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