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神龍夜談(1 / 3)

九神龍夜談

這時候老法師已經醒過來了,他拭去額頭的血漬,搖晃著站起來。汪祖義過去攙扶他:“老法師,你怎麼樣?”

“沒事兒。隻是表皮傷。”

“老法師,怎麼處治這三個家夥?”

“我們還有事情,先把他們關進龍王廟的訓誡室,等天亮了再把他們交給龍眼鎮派出所。”老法師喚來兩個小和尚,把骷髏僧、高達權和艾至山帶走了。

“老法師,請您救救奇奇吧。”

聽到孩子們的呼聲,老法師走過來仔細察看奇奇的傷勢,隻見在奇奇胸部有一道一指多長的裂口,可以看到裏麵慘白的肉絲。老法師歎口氣:“如果匕首再往前刺進去一點,它就必死無疑。不過還好,沒傷到致命的地方。你們隨我來!”

老法師帶著他們穿過龍王廟大院,來到側院,這裏有個造型獨特的圓形獨屋,背依著懸崖,房頂四周有十數個龍形雕塑,沒有窗戶,看上去有些獨特而神秘。老法師打開門說:“讓奇奇在此休息吧!”

房間裏有一盞昏黃的燈,地上鋪著一層厚厚的柔軟的秋草。

“這裏安全嗎?”詩詩問。

“放心吧,奇奇會喜歡這裏的。它需要調養一下。”老法師平靜地從身上摸出包雲南白藥給奇奇傷口塗上,像對待老朋友那樣輕輕撫了撫奇奇的腦袋說:“奇奇,這是你臨時的家,好好做你該做的事情吧。相信你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一切善惡皆有因果。走出那個奇怪的獨屋,老法師對汪祖義及時出麵相救表示感謝。

汪祖義說:“老法師不要客氣。天不早了,我們不打撓你休息,先告辭了。”

老法師微微一笑說:“茫茫人世間,我們能在此相見,也算有緣分。這裏沒什麼好招待,在龍王廟後麵有個不老泉,傳說神龍曾經在這裏沐浴。因為沾染了龍氣,凡是孩子到了這裏,都應該進去洗浴,會保平安健康。三位小施主今日來到此處,何不去沐浴一回?”

壯壯說:“我身上髒兮兮的,正想洗個澡。”

詩詩和龍龍也有意洗去身上的髒汙。

眾人跟著老法師來到龍王廟後麵,遠遠就聽到咕嘟咕嘟的水聲。在樹木蔥鬱中,有白氣氤氳嫋娜升起。走近了,發現一個五六十平方米的溫泉池。四周古樹盤根,奇花異草。泉內清水起微波,有氣泡不時冒出。

“不老泉的驅毒祛病。小孩子身上出毒芥子,腳上手上有毒癬,或者胳膊腿兒痛,來泡上一個小時,症狀就會減輕。老年人洗後可以延年益壽,龍眼鎮上的人多長壽,現在年紀最大的是118歲的老張頭,他就愛在這裏在洗澡。”老法師回頭對汪祖義和葉香說,“你們兩位也可以下去沐浴。”

幾個脫了外衣進去,水溫約三四十度,十分舒適。

老法師微笑著站在旁邊,他似乎很樂意看到他們在溫泉中沐浴。

詩詩忽然問:“老法師,你今年多大年紀了。虎妞說她爺爺小時候,你就是位老法師。現在她爺爺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老法師嗬嗬笑了:“噢,她是這樣說的嗎?我的年紀嗎?我也記不清了。等將來某一天我想起來了再告訴你。如果你想像我一樣活很大年紀,就要常來不老泉沐浴。”

壯壯問:“老法師,你不下來和我們一起沐浴嗎?這裏的水真又滑又爽,我渾身都感到輕鬆舒適。”

“不用了。我在廟內法室等候你們。等會兒,我還有件重要的事情告訴你們。”

壯壯抹了一把臉,望著他的背影說:“這個老法師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有什麼新奇的事情要講。”

幾個人沐浴之後,來到寺廟前院的法室。法室內幹淨得一塵不染,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老法師閉目靜坐,麵前的桌案上擺著香蕉、蘋果和淡茶等。

壯壯拿起香蕉,三口兩口吃下去,迫不及待地問:“老法師,你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老法師輕輕舒了口氣,仿佛剛剛睡醒,說:“你們來龍眼鎮有什麼感受嗎?”

壯壯撫了撫大腦袋:“這裏有很多山,有大片的樹林,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和小鳥。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

老法師搖了搖頭,看著龍龍。

龍龍咬了一口又脆又甜的蘋果:“我覺得龍眼鎮有些怪怪的,人們都隻關注自己的事情,從不關心他人。”

詩詩喝了口水,她的確有些口渴了:“老法師,龍眼鎮是不是和龍有關係?這裏到處能看到龍的痕跡,包括屋脊上都是龍的雕塑。在龍眼鎮人們的心中,究竟是龍,還是恐龍更重要呢?”

老法師點點頭:“還是小女孩比較用心。古書上講,恐龍其實隻是龍的一個化身。現在人心浮躁,都隻想著如何賺錢發財,卻很少關注內心的安寧與強大。龍曾經是中原人精神的象征,在古代人人心目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老法師,龍到底長什麼樣?”龍龍問。

壯壯不屑地說:“龍不過是一種傳說,沒有人見過真正的龍吧?傳說中它其實就是幾種動物的合成體!鹿的角,鯰魚的胡子,魚的鱗片,老鷹的爪子,蛇的身子。你們好好想一想是不這樣?”

“老法師,你知道龍長什麼樣嗎?”詩詩好奇地追問。

“人類的想象力是無邊無際的!”老法師雙眼微閉說:“龍的形象有多種說法。據說龍可以幻化成任何形象,他可以像小蟲一樣,也可以變成天上騰雲駕霧的神獸,還可以幻化成人等等的各種生物。在傳說或民間藝術中,龍是有固定形象的:三停九似,就是一隻龍的基本形態描寫。龍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而三個部分之間長度相同,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而九似則是宋人提出來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用了這種說法,並且將鱗似魚換成了鱗似鯉,還增加了‘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口旁有須冉,頜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的說法,也因為九九陽數這種說法,解釋了為什麼傳說中龍具有降妖伏怪的本領,因為九九乃至陽,至陽之物當然能夠輕易降服一些屬陰的魑魅魍魎、妖邪之流。《夢溪筆談》中提到,黑水之西有座夜來山,山上有射龍廟,廟裏珍藏著一具龍舌,‘其形如劍’。《述異記》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是龍中之精,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或黃金龍,黃金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征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