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維琊既正大位,隨即便勵精圖治於國中擴充軍馬。厲兵秣馬兩年有餘,終得十萬餘眾。眼看時機成熟,就此聚將議事商談進犯中原事宜。少時諸將齊聚,伊維琊身居主位就此開口。
“並州邊防一戰,如今已過兩年有餘。孤既繼位為主,時刻不敢忘父親臨終教誨、諸臣托孤大事。如今厲兵秣馬已成,正當就此南下再伐中原。今並州守將仍舊梁洪武帳下大將高坎,孤與此人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今興兵征討,正當先取並州。一者以此為根基打開進犯河北之通路,二者正為雪恨以報父仇。今諸公即為先父朝中舊臣,如今進軍當以何策破敵為先?”
伊維琊一語出口,國師鳩銘盛已然出班。
“河北勢大,然而曹魏尚在中原。主公既要進兵,何不效法先人取合縱連橫之勢結聯曹魏?今我與曹魏都是梁洪武死敵同仇敵愾,如若能夠就此結盟兩線同時發兵必然能夠就此牽製住河北大部分人馬。屆時各取其利,河北便成速亡之勢矣。”
伊維琊點頭,隨即就此遣使下書發往曹魏朝中。然而信使來到邊關,卻不幸被邊關守將就此截獲。守關將士以此來報高坎,時正值高坎身染重病。聞聽將士來報,當即就此忍病起身。少時覽書已畢,不由得心中大驚。微微思量少時,隨即就此緩緩一聲輕歎。
“匈奴將要動兵,如若結聯曹魏兩線發兵必然令我河北首尾不能相顧。更兼匈奴素來漠北為患,如今雖然平息兩年然而若不將他們就此剪除早晚必然再生禍端。”
遂聚將與諸臣商議,部將徐邈就此上諫。
“匈奴之患,素來危及河北。更兼高麗、朝鮮諸國借助匈奴蠢蠢欲動,如要就此平息除非根除匈奴不可。如今我並州在將軍的帶領之下厲兵秣馬,單是邊防已然傭兵十萬餘眾。將軍多年守衛,致使邊關無有戰事。然而即便如此,北方匈奴卻日益強大非固守所能平服。不若就此起兵征討,永除禍患。”
“嗯......”
聞聽徐邈之言,高坎隨即微蹙眉頭就此沉思。沉吟片刻,臉上疑雲頓消的同時卻也不禁就此露出了淡然般的笑意來。
“將軍之意,莫非令我就此放棄地利之便轉守為攻嗎?”
“正是如此。”徐邈再度拱手:“將軍身在邊關,曾經數次擊敗匈奴的進攻。然而就此下去,實在並非長久之計。某今鬥膽上諫,還請將軍勿怪直言。似將軍才幹者,河北再無第二人。將軍今日在,並州邊防安泰。若來日不在,邊防守衛卻要付與何人?今生放任匈奴之患不平,實為後世留下禍根啊。”
徐邈之言既出,高坎隨即輕輕點頭。
“自歸大王以來,某負責並州邊關防禦已然將近十年。期間雖然屢次挫敗匈奴,然而終不能根除禍患。如今年已三十有五,不趁此時用兵根除北方匈奴正如將軍所言實為後世留下禍患。”
此言出口,高坎不禁就此憤然而起。
“今某意已決,自當上書大王北伐匈奴。”
言畢當即寫下表彰,就此遣使人送往鄴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