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明一身金色盔甲,大紅披風,左手牽著安哥兒,右手牽著妻子,身後跟了抱著悅哥兒和晴兒的程娘子和雲影,出現在船頭。
放眼望去,黑壓壓的脊背,一片…
公治明手下攥緊,輕聲對妻兒說,“我們回來了!從此天下盡歸我們一家…”
丁薇輕輕笑著依靠在他肩頭,安哥兒滿眼崇拜的望著爹爹,“爹,你真厲害!”
一家人正感慨,方信卻是等不及了,抬頭衝著他們揮手。
“呀,舅舅,我在這兒!”
安哥兒第一個歡快跳起來應和,丁薇也是笑的更歡喜。
公治明瞪了好兄弟一眼,多難得時候,居然也不讓他多驕傲一會兒…
跳板顫了又顫,眾人陸續下了船,兩國臣子爭相上前拜見。
不必說,東昊眾臣有方丞相父子帶頭,公治明又是自小在東昊長大,總多那麼三分親近。
大越文武百官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奔到丁薇跟前,一口一個“菩薩娘娘”,那個恭敬就別提了。
公治明和丁薇夫妻免不得要溫言安撫幾句,天下一統,四個字說出去很容易,但實際上卻是有太多分歧,也太多需要粘合的地方。而她們夫妻就是那道功效最好,也最讓人信任的粘合劑。
好不容易寒暄過後,坐上了馬車,眾人才到泉州城外。
泉州府尹是個經年老吏,早就打探了皇上一家的喜好,特別是獨得皇上恩寵的皇後娘娘。
於是,府衙根本沒有拾掇,直接就同一個富商征用了城外的山莊。
這處山莊不但有山有水,還有一處大大的荷塘,如今五月天,雖然沒有荷花,但卻是滿眼碧綠和點點小花蕾,微風吹過,荷葉波浪一樣翻湧,很是一番好景致。
果然,丁薇很是歡喜,直接賞了府尹和那個獻出莊子的富商。
泉州雖然算不得如何富庶,但哪裏都是有窮有富,還是有幾個人比獻上山莊的富商更有家底。
但如今看著皇後娘娘的賞賜抬進別人家的大門,他們隻能流著口水,後悔不迭了。
果然如同傳聞一般,皇後娘娘極仁義有體恤臣子,但凡忠心,必定會有回報。
可惜,如今說這些都是晚了。
丁薇一家在山莊裏短暫休息了三日,丁薇帶了幾個孩子賞景,做些好吃食,甚至還微服到城裏遊玩了大半日。
倒是公治明忙的連吃飯都沒有功夫了,這一月積壓的政事實在太多了。
好不容易安撫了大越的臣子,攆了一大半回去報喜,剩下幾個老臣子,連同方丞相等一眾東昊文武,這才重新上路,趕去了京都。
華麗又寬敞的禦駕馬車上,丁薇帶著孩子們講故事,寫大字,甚至興致來了,還會玩些小遊戲。而龔誌明卻要繼續忙碌,惹得他常羨慕嫉妒的望著妻兒。
丁薇好笑,常故意惹他望過來。
男人在工作,女人孩子在享受生活,這簡直是天經地義之事,沒有什麼需要多說。
一路上,每過一個州府都要停留兩日,一家人接受當地臣子和百姓的跪拜,安撫賞賜。
別說丁薇做的順手了,就是安哥兒都越來越有皇長子的模樣,每每穿著小小的明黃色袍子,跟在老爹身邊,都是繃著小臉,那個穩重聰慧的模樣,惹得所有臣子都是忍不住讚歎。
天下分分合合,氣運變數最是重要。
如今不說皇帝如何英明神武,就是太子都如此靈秀,起碼百年內的繁盛是不必擔心了。
停停走走,在見識了七八個州府之後,車隊終於抵達了京都。
董氏歸心似箭,可能是太盼望見到父母家人,一路上居然一口都沒吐,胃口也極好。遠遠看著京都的城牆,她就掉了眼淚。
當初婆家突遭變故,她帶了幾個孩子躲回娘家尋求庇護,父母雖然時不時會念叨,但有外人的時候,卻依舊全力護著她。
血脈親情,在離家萬裏之後,更加清晰,更讓她眷戀。
大寶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本來騎馬跟在馬車旁,眼見嬸嬸抹起了眼淚,就同福兒使了個眼色,然後打馬小跑追上了前邊的皇輦。
安哥兒正在琢磨京都的城牆同他當初走時,是不是一個模樣,突然見得大哥跑了過來,就笑著招手,“大哥,咱們要進城了呢。”
大寶笑著點頭,拍拍他的小腦袋,這才望著半敞的車窗,小聲問道,“姑姑,大寶有話要說。”
丁薇已經換了皇後的大禮服,這會兒正揉著酸澀的脖子,聽得侄兒在車外說話就挪到窗邊,柔聲問道,“大寶,什麼事?”
大寶自小幾乎是姑姑看大的,同姑姑很是親近,也沒什麼敬畏的心思。
於是就道,“姑姑,我回來之前,二叔有囑咐,要我回伯爵府照看一二。一會兒,我就先帶著妹妹們陪著嬸嬸去趟董家,然後就回伯爵府安頓。等明日,再進宮去探望姑姑。”
丁薇這才想起這事,趕緊道,“這鳳冠壓得我昏頭漲腦,倒是忘了先讓嫂子回娘家了。”
她想了想就安排道,“後邊車隊裏,有六車東西是你們的,其中三車是給董二小姐添妝的,三車要送回伯爵府。你們先去董家,隨後我就安排太監去宣旨。”
“好,勞煩姑姑費心了。”
大寶在馬上給姑姑行了禮,轉而替姑姑掩好了窗子,這才跑回後隊。
董氏原本還以為,今日小姑一家一定非常忙碌,她不好開口,還要等到明日才能回娘家。
沒想到侄兒如此善解人意,實在是平日沒有白疼她。
而小姑留下了添妝的東西,再派了太監宣旨賞賜,更是莫大的榮光,簡直是考量太周全了。
這般歡喜想著,她因為想家而揪疼的心真是好了很多。畢竟婆家親人這般替她著想,當真是沒有嫁錯了。
福兒抱了娘親的胳膊,也是笑道,“娘,我們陪你一起去看外祖母。若是娘想住幾日,我們也陪著娘。”
玉兒隻有三歲,還不懂什麼,但學著姐姐的樣子擠進娘親的懷裏,奶聲奶氣跟著說道,“對,玉兒也陪著娘。”
董氏心裏暖的發燙,親了親小閨女,笑道,“先去看看你外祖母一家,晚上咱們還是回伯爵府。哪有到家了,還住在外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