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小勝憑智,大贏靠德——勝敗背後的思索(1)(1 / 2)

為什麼許多具有相同的發展機遇與空間,具有相似的組織結構,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有的能夠承續百年,基業常青;有的則猶如一顆流星,留下瞬間的光彩,便陷入沉寂。企業成敗沉浮的背後,究竟誰才是主宰?分析諸多成敗得失的原因,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小勝憑智,大贏靠德。

“陳餡門”絆倒老字號:產品就是人品,騙人者終是騙己

企業為了一時的利潤而損失了人品和信譽,失去了市場生存最起碼的道德基礎,最終隻能黯然消逝。南京冠生園猶如現代版的“虞孚”,如果他們能早些以此為警戒……

2001年中秋前夕,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節目播出了這樣的畫麵:賣不出去的月餅拉回廠裏,刮皮去餡、攪拌、炒製入庫冷藏,來年重新出庫解凍攪拌,再送上月餅生產線……

相信看了這樣的陳餡再利用場麵,人們在購買月餅時肯定會好好斟酌一番,更何況這家被曝光的企業居然是赫赫有名的老字號企業——南京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

冠生園是一家百年老字號,1918年在上海創立,主營各類食品、糕點。1925年前後,冠生園又先後在天津、漢口、杭州、南京、重慶、昆明、貴陽、成都開設分店,其南京分店即是南京冠生園的前身。

冠生園素以“童叟無欺、貨真價實”作為經商的理念,它生產的各類食品、糕點不但享譽中國,在日、韓、東南亞等國家都很有口碑。後來,南京冠生園已經成為一家獨立的企業,但“冠生園”依然是它的金字招牌。

央視的節目一播出,南京冠生園的月餅立刻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它的產品全部滯銷,就連與之共享同一品牌的上海冠生園等都受到嚴重影響,各地冠生園企業的減產均在50%以上,而南京冠生園的廠區已經人去樓空。附近居民感慨道:“效益好的時候,提貨的車一輛接一輛。如今,說敗也就這麼敗了……”

2002年春節剛過,南京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此時,距離陳餡曝光還不到半年。

一個有著金字招牌的企業就這樣倒下了。冠生園以信譽起家,名聞中外,而南京冠生園恰恰因信譽而破產,真是成也信譽,敗也信譽。

有位資深商業人士說:“經商要講信譽,產品就是人品,這是一個自我約束的良心問題。”其實,無論是信譽、人品,還是良心,都屬於自我約束的道德範疇。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了這個起碼的道德基礎,它的行為就會受利益誘惑,為了盡可能地謀取利潤,它肯定會在產品等諸多方麵進行“盤剝”,最終傷害到顧客。這種目光短淺的牟利行為可能會在短期內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但這是以自己的信譽和人品為代價的,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自己。在這方麵,我國古人早有認識,並且留下一個“虞孚賣漆”的寓言來警示後人。

有個叫虞孚的人,為了養家糊口而決定栽種漆樹。他的漆樹長得很好,製得四百多斛(一斛為十鬥)漆。當時吳越一帶人們好做漆器,於是他就套了一輛大車拉著漆去吳越賣。有人告訴他一個“捷徑”:把漆樹的葉子熬成膏,跟漆摻起來,一鬥漆就能兌成兩鬥漆,而且很難被發現,這樣就能多賺錢。虞孚一聽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依計而行。用漆樹的葉子加水熬成膏,也有四百多斛。為了不讓人發現有問題,他把漆和膏分裝在不同的容器裏,以避免人們看出質量問題。

油漆拉到吳越,有很多人立刻圍過來談價錢。有一個商人看到漆不錯,就給了很高的價錢,雙方約定第二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虞孚高興極了,他老早就睡下了,半夜裏爬起來,悄悄地把漆和膏混合起來。第二天,那商人來了,一看那漆,不像昨天那麼閃亮,覺得有問題,於是說:“今天沒帶那麼多錢,我回去想辦法,你等我半個月好嗎?”虞孚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答應。

半個月很快就過去了,商人如期而至。可是,虞孚兌製的漆都發臭了。商人說:“你這漆是假的,我不要了。”虞孚這下血本無歸,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隻得淪為乞丐,最後餓死在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