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合理宣泄工作中的不良情緒(1 / 1)

心理失衡時產生的種種情緒,人們不能過多壓抑,而要加以宣泄。研究表明:當情緒發作時,人體內潛藏著一股能量,須借情緒的發泄來加以釋放;否則,積聚起來,將有害身心。如果我們的情緒表達經常受到壓抑或控製,便易患身心疾病,在身體上常見的有胃病、高血壓和心髒病等;在心理上常見的有心理緊張、人格變態以及神經質等。情緒上所受的抑製太多,或所受的心理壓力太大,還會引起心智障礙,影響記憶、思維等心智活動的效應,導致“心智的僵固”,有礙智能的發展和積極性的發揮。一個人在情緒上受到過多限製,個性通常不夠開朗,而且可能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使他(她)在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方麵大受影響。

情緒的宣泄有直接與間接兩種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緒;當直接宣泄於別人或自己不利時,則可用間接宣泄讓情緒找到出路。教師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上級領導彙報,向組織傾訴,並接受其指導。通過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與從外界得到的反饋,增加自我認識,改變不恰當的行為。與別人鬧了矛盾,需要開誠布公地與對方交換意見,解開疙瘩,消除誤會,千萬不要讓怒氣積壓在胸中。

對某些教師來說,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也是消除心中鬱結,宣泄情緒的好方法。這樣,一方麵可以傾聽別人的呼聲,了解第一手材料,掌握工作主動權,得心應手地開展工作,心情自然會舒暢;另一方麵可以多看看基層的情況與群眾的困難,找出工作上的差距與自己的不足,就會消除不平衡的心理,情緒也會向積極方向發展。

另外,情緒應該宣泄,但宣泄必須合理。要講究時間、地點、場合宣泄,要有分寸,適可而止。亂發脾氣,動輒訓人,這樣的宣泄,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影響團結,妨礙工作,因而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