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理想,達成目標,無疑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但要達到目標並非易事,要付出艱辛的勞作,更需要有堅韌的意誌,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堅韌包括“堅”和“韌”。“堅”是“堅定”之意,指的是你能堅守目標,專心致誌並保持平衡的心態,努力不懈直到達成你想成為的人、做成你想做的事。“韌”指的是長時間堅持的意誌,包括忍辱負重,像越王勾踐那樣韜光養晦,漸漸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再躍然而起,一舉取勝。這兩種意誌合起來就是“堅韌”。
有韌性指具備挫折忍耐力、壓力忍受力、自我控製和意誌力等。有韌性就能夠在艱苦的、不利的情況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在比較大的壓力下堅持目標和自己的信念。
現實與目標之間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而實現目標之路從來就不是一條坦途,它崎嶇不平,充滿坎坷,在整個過程中,人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各種挑戰,也包括各種誘惑,於是有些人半途而廢,有些人偏離方向。
具有韌性的人能夠經受挫折,一旦你具備了堅韌的個性,即使沒有受到領導的青睞,也不會覺得沮喪。堅韌能鼓勵自己產生無窮的力量,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征服一切。
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時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是意誌堅定、工作起來全力以赴、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發現:最能幹的大多是那些天資一般、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擁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態度和永遠進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獲得成功的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資過人。”這種說法代表了大多數管理者的用人標準:除了忠誠以外還應加上韌性。
韌性首先表現為一種堅強的意誌,一種對目標的堅持,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仍千方百計完成。作為一個教師,如何培養這種堅韌的品格呢?很簡單,隻要你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和計劃,並且投入你的熱忱,不要害怕挫折與漫長的工作時間,以及繁瑣的工作細節。這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唯有堅韌不拔的決心,才能戰勝困難。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不但迫在眉睫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更會導致人格的殘缺。因為放棄容易使人形成一種失敗的心理,這種失敗的心理會蒙蔽人的心靈,以後一旦遇到挫折,放棄就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堅持也隻是無謂的浪費時間和精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即從失敗走向失敗。
所以,一個人對待困難的態度決定了自己的成就,又決定了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做事三心二意、缺乏韌性和毅力的人,沒有人願意信任和支持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做事不可靠,隨時都有風險,別人會為這種人貼上“失敗者”的標簽。這樣的人,永遠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也無法贏得自己的尊重。要撕掉“失敗者”的標簽,隻有培養自己頑強的意誌力。有了意誌力,你就會達成每一個目標,而且,你馬上就會重新獲得人們的信任,因為人們往往信任那些意誌堅定的人。
在堅韌麵前,機智和技巧黯然失色。機智和技巧可以使你暫時脫離困境,但是並不能保證以後陷入同樣的困境時你仍然能全身而退。相反地,堅定和忍耐卻能讓你堅守陣地,與困難戰鬥到底。有了堅韌的品格,不但這一次的問題能迎刃而解,而且也不會再懼怕以後遇到的惡劣情況,更重要的是還能為自己贏得寶貴的人生財富——良好的聲譽。
而另外一些人,當困難來臨的時候,總是感到猶豫、慌亂、恐懼,甚至逃避。正是這種對待困難的推諉態度,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品嚐失敗的滋味。他們隻夢想著成功,卻從來沒想過自己為什麼失敗;他們像受驚的小鹿一樣盡力避開問題,可是每次都會發現自己又遇到了問題。在生活與工作中,很多問題是繞不開的,如果沒有堅強的意誌麵對和解決它們,那麼你一生都會與這些問題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