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劍氣縱橫許都城(2 / 2)

司馬懿不卑不亢:“師叔的莫非是龍皇血脈?”

徐庶一愣,道:“你也知道此人?”

司馬懿搖搖頭道:“可惜啊師叔,今日我已經做了決定,投靠曹丞相。這條路,也是不得不走的,料想我師傅知道了,也不會怪我。”

徐庶雙眼如墨:“你真的決定如此?”

司馬懿點點頭。

徐庶不再話,而是一躍而起,抽出了第三劍。此劍名曰“長相思”。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他的長劍揮向了司馬懿,其中劍氣劍意卻指向了遠處的曹操。世間誰人不相思,隻是有些時候,相思的人卻未必是愛的人,也有可能是敵人。

就算千山萬水,也要殺了的人。恨比愛更長久更深刻!

司馬懿突然五指猛然一握,抓住了第三劍的劍鞘,這劍出了,他可未必有把握能擋得住殺向曹操的劍氣。他這一握,徐庶的第三劍便隻是出了一半,長劍在鞘中哀鳴,圓滿的劍意盡碎了,隻是,徐庶身上卻多了些不平之意。

劍出不了,無所謂。隻要用劍的人還有劍意!都練武不過是出世,入世,再到出世,方能練成絕世武功。但何謂入世?所有的入世不外乎都是找到了劍中的不平之意。

劍有不平,所以錚鳴;人有不平,所以出劍!

因此,徐庶又出了一劍,第四劍。

劍與劍氣好像畫師以大寫意潑墨灑下。

司馬懿這時才有些如臨大敵,他將腳在地下一點,踏碎了幾塊木板。自己則向上一鶴衝而起,起得快下降的更快,如蒼鷹捕食,一指頭彈在徐庶的長劍之上。一彈而起,再彈再起,徐庶出了四劍,他就彈了四指。

第三指彈下,徐庶的長劍已逐漸彎曲,第四指彈下之時,長劍已經彎到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角度。徐庶左手按住右手手腕,長劍一點一點強硬轉為崩劍式,劍尖高不過頭,他的那雙嶄新的青布白底布鞋在地上輕輕一旋轉,輕喝一聲,一劍撩向司馬懿。

司馬懿化指為拳,一拳朝著長劍砸下。拳頭和劍尖相碰,鏗鏘作響,如同一記驟然響起的寺廟晨鍾,悠揚洪亮。

下一刻,徐庶的第四劍化為塵埃。

但是,徐庶長劍雖然碎了,劍鞘還在。第四劍的劍鞘如受激蕩,撞上了司馬懿的腰間。司馬懿疾退三尺,嘴角卻有了血絲。

這一劍,乃是徐庶當年做遊俠之時,受到官府追殺,不得已躲避在一個半山之上的寺廟之中,日出之時,每日裏觀僧人撞鍾所得。第一記木頭撞下去,僧人雖然力大,但鍾雖然鼓蕩,但終究不能聲聞數裏。

而第二記撞了下去,那鍾聲便要悠揚的多。和尚每日裏總要撞十下,而徐庶卻隻悟出了一劍。

劍勢雖猛,但傷不了強敵。而劍鞘離身,才是那砰然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