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雖好,卻不是人人都可以借得。
但,決戰已經迫在眉睫。
不論是曹營官兵還是江東諸將,都很明白曹操一旦完成了大船的連橫,那麼揮兵南下隻是旬日之間。八十三萬大軍,挾雷霆萬鈞之怒,一戰將定勝負。
冬日裏,色陰沉,烏雲滾滾,黑的比往常更早了。
段大虎和劉備正在烤火,原本以為南方的冬會溫暖一些,沒料到竟然也有著不輸於北方的寒冷。
段大虎道:“劉大哥,曹操擅長大規模作戰,這一戰,你覺得真如孔明軍師之言,可以勝?”
劉備眯起眼,撥弄了一下火盆中的木炭,道:“如果我是曹操,不會這麼急於求成,而是派曹仁、夏侯惇、於禁等將,駐守樊城、江陵等地,連日出兵消耗我軍,則即使我與江東會盟,一樣會被逐漸蠶食。”
“那為什麼曹操不這麼做呢?”
“哈哈,因為曹操一貫的個性,是自己站到最前線,親自指揮戰鬥,組織最優勢的兵力消滅敵人,他不會輕易把風頭讓給別人。”劉備笑道。
段大虎暗付好像曹操確實有這個毛病。
劉備又繼續道:“曹操對孫權重視不夠,對江東的實力重視更不夠。此前,江東一直在袁術治下,本就沒有太大的作為。自孫策死後,孫權統領江東時尚年幼,他的才能也一直沒有機會在下人心目中展示。曹操看他,也許把孫權當做了隻是劉琮、袁尚、劉璋之類的人,方才敢發檄文‘與將軍會獵於江夏’。直到吃過幾次虧後,方才感歎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段大虎這時才審視劉備,麵前的這個劉皇叔果然名不虛傳。在奇詭用兵之術上,劉備確實不行,這方麵還是要看諸葛亮的。諸葛亮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運籌帷幄於千裏之外,而劉備的長處則在於對於局勢的謀劃和審視,他能看透人心,並作出判斷。有些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如蘇秦張儀,又可比秦國的名相商鞅。
“江東的實力曹操確實不知,但他從新野之戰開始,實際上就已經相當謹慎了。如果那時他全力追擊我軍,恐怕此時我們就難以坐在江夏烤火了。”段大虎歎道。
“主公,這並不是曹操有意仁慈。曹軍在當陽大敗我軍之後,成功地奪取了江陵,占據了有利位置,把我們逼到了東線。他當然知道我們回遊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於他。但曹軍此時還是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從江陵出發,水陸並進,步步為營,以泰山壓頂之勢,緩緩地向我兩軍聯盟壓來。在幾個月之間,如果不是我們主動攻擊烏林,那曹操估計都不會出戰。曹操雖然很著急,但他也知道急攻有可能失敗,緩攻才對我們形成了巨大威脅。但是,即使是緩攻,曹軍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正如諸葛軍師所分析的那樣,荊州新附的士兵狐疑不定,北方士兵則不習慣南方氣。七月份出兵時士氣就不高,過了半年,也真是到了強弩之末,各種問題都可能發生。”劉備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