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不顧張昭勸阻,盡起吳中兵馬,親率三萬人馬,以太史慈為先鋒浩浩蕩蕩度過了江水直取三江口而來。
三江口大營中早有人通報淩統,淩統心中大喜,親自出營十餘裏迎接孫權,遠遠便望見一支兵馬“孫”字大纛旗,迎風飄揚,獵獵作響。
“主公......”淩統一騎快馬飛奔著迎了上去,跪在孫權麵前:“主公,末將無能,勞煩主公了......”
孫權隻見淩統臉上纏著層層的繃帶,直露出一雙眼睛,平常俊朗的麵龐恐早已經蕩然無存,忙下馬扶起淩統道:“將軍傷勢如何?此皆我之過也。”
淩統搖搖頭道:“此皆是皮外傷,不礙事的,幸得主公前來,我軍無憂矣。”
遂將孫權接入三江口大營,問淩統道:“現下荊襄之地戰況如何?”
淩統道:“大都督領軍戰於彝陵,眼下勝負尚未可知,曹操臨行之前讓張遼為將與樂進李典守合肥,張遼與李典正在攻打我們的三江口大營,樂進此刻應當駐守在合肥城。”
孫權點點頭道:“我此次前來,一是為了這三江口大營,而來就是為了拔掉合肥這顆插在我江東心頭的釘子,將軍有何良策?”
淩統道:“張遼智勇雙全,更兼有樂進李典相助。咱們想奪合肥隻怕沒那麼容易,不如等大都督拿下了彝陵,咱們在考慮奪取這合肥。”
“又是大都督,又是大都督......難道這東吳就隻有大都督一人能夠帶病打仗,我孫權就不能了嗎?”孫權氣道。
“主公末將不敢,隻是萬萬不可大意啊。”淩統勸道。
“放心,我心中有數,來日陣前邀戰,我定要好好看看,這張遼到底是什麼樣厲害的人物?”
此時此刻,對麵張遼大營之中,早有斥候報與張遼:“三江口吳軍大營之內又多了“孫”字的旗號,和“太史”的旗號。”
張遼對李典道:“難道孫權親自來了?”
李典不禁道:“黃口孺子,從未上過戰場又有何懼?隻是這太史的旗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物啊,從未聽過,赤壁之戰時也從未聽過,孫權陣中,有複姓太史這一號人物啊。”
張遼道:“將軍可願陣前邀戰一探虛實?”
李典點點頭道:“末將願替將軍走這一遭,探探吳軍的虛實。”
“好。我撥三千人馬與你陣前邀戰,務必探探這孫權的虛實。”張遼道。
“領命。”李典接了張遼的將令,自引本部兵馬,提了長槍,直來陣前邀戰。
士卒通報與孫權,孫權不禁笑道:“來的正好,我正欲前往會會這張遼,他竟主動送上門來了。”
“主公不可大意啊?”淩統勸道。
“無妨,你與太史慈與我同去如何?”孫權道。
“末將敢不從命。”
“好,這一戰我要徹底扳回一局。”著與太史慈,淩統二人披掛上馬點起人馬前往陣前應戰。
那李典隻見三江口大營之中湧出一隊人馬,為首一人金盔金甲,手提金刀,渾身上下金光閃閃,盡顯土豪氣息。
“來者可是江東孫仲謀?”李典手中長槍一指笑道。
“正是,張遼何在?”孫權早聽聞人言張遼是使月牙戟,一身黑袍甲的將軍,絕不是眼前這位手執長槍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