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透視“奶粉荒”(1 / 3)

行業透視

作者:木可

春節前後,在深港之間擁擠的東鐵上,隨處可見像肖莉夫婦這樣帶著大包小包奶粉的“拖粉一族”,內地遊客的搶購隨即引發了港澳部分品牌奶粉出現“斷供”。港澳的不少藥店和超市不得不對奶粉進行限購。

又起搶購熱

鏡頭一

2月15日,在對香港油尖旺的萬寧、惠康、百佳等諸多超市進行“地毯式搜索”後,來自深圳的肖莉和丈夫終於滿載而歸:一個手推車、兩個旅行袋外加兩個背囊,鼓鼓囊囊地塞滿了31罐奶粉。帶著戰利品僥幸過了深圳羅湖海關後,肖莉夫婦終於鬆了一口氣,女兒這一年的口糧總算不用愁了!

2月26日,同樣是來自深圳市民張女士去了香港,她帶著小推車,在粉嶺附近的萬寧、屈臣氏等店鋪逛了一上午卻無功而返。“這些店的奶粉都缺貨。”張女士無奈地說,這已是她一周內第二次到香港了。

春節前後,在深港之間擁擠的東鐵上,隨處可見像肖莉夫婦、張女士這樣帶著大包小包奶粉的“拖粉一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來自北京、東莞和深圳的旅遊者,“順便幫朋友代買兩罐。”旺角的一家萬寧超市的店員告訴記者,幾乎全部貨源都是被大陸遊客買走。隻要有貨,大陸遊客買都是一兩箱起買,1箱6罐。

除了自購族,在粵港、粵澳邊境,還活躍著許多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專職幫別人代購,賺取差價的“水客”。香港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在接受采訪時說,一些藥店都曾出現內地人以“掃貨”方式購入全部奶粉的情況,更有人願意每罐多付50元搶購,這導致很多藥房囤貨不賣,令奶粉供不應求。

據海關測算,每日穿梭於粵港、粵澳的職業“水客”多達8000人以上,知情人士透露,帶一箱奶粉可獲利50元左右。支撐“水客”的無疑是內地大量的買家。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每天進出中國的進口奶粉確切數量。但在淘寶網,一些品牌的進口奶粉月銷量甚至高達上千罐。

這一市場現狀讓眾多零售商眼饞,於是賣化妝品的卓悅也開始賣奶粉,甚至賣圖書、賣酒的小店鋪都開始賣起奶粉,主要經營如雅培、美讚臣、明治等海外品牌。

類似的“奶粉荒”在2008年曾上演過一次。當年初,因為內地多個外國奶粉品牌紛紛宣布加價,漲價幅度最高達30%,大批深圳和廣州的媽媽,都湧到香港搶購較內地便宜的進口奶粉。

當時初為人母的深圳人陳燕就是搶購大軍的一員。她告訴記者,那時如美讚臣、明治等品牌的奶粉經常連著幾個月斷貨,“有一次逛遍了上水、銅鑼灣、元朗等地才湊到6罐。”

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在屈臣氏,每個人隻能限買6罐;超市工作人員站在奶粉櫃台邊,一次次勸回試圖多次購買的內地家長。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奶粉荒”更為加劇。大量內地客到香港購買奶粉的需求急劇增長,令香港本地供應出現兩成缺口。

鏡頭二

1月底,香港有社會福利機構調查發現,全港18個區中,高居香港奶粉市場銷量第一的名牌奶粉“美讚臣”,在9個區已無存貨,而初生嬰兒奶粉,更在10個區“賣斷市”。除了美讚臣,另一品牌“美素佳兒”奶粉也出現“一罐難求”的局麵。如今,春節已過,市場上依然難覓部分名牌奶粉的“身影”。

家住九龍半島的趙女士,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附近超市,為10個月大的女兒購買某品牌的奶粉,她曾連續8天未買到自己想要的奶粉……幾個月來,部分品牌奶粉供應緊張,使不少香港家長深受困擾。苦於一粉難覓的市民紛紛投訴香港奶粉缺貨的情況。

2月底,香港最大的奶粉零售商萬寧超市在奶粉購物區貼出一則特殊告示,對超市內的多款品牌奶粉實施限量安排,要求每位顧客每天隻能購買某一品牌的奶粉三罐。香港中環附近一家萬寧的職員表示,公告是2月下旬貼出,主要是因為近期有大量的內地顧客湧入,通常每次會購入數罐奶粉,他們擔憂長此下去,會令香港本地的新生兒無法得到充足的奶粉供應。

一時間奶粉成為社會問題,媒體追蹤報道,特區政府頻頻出招。

鏡頭三

春節過後,澳門很多市民突然發現買奶粉變難了,原本可以買到的一些牌子找了幾家藥房都買不到。目前,記者分別聯係了幾家藥房,其中有兩家藥房的店員表示,店裏目前沒有奶粉可賣,春節過後就開始缺貨了,至於什麼時候會有貨,店員也表示不清楚。此外,在一家位於澳門旅遊熱點的藥房裏,店員表示有某熱門品牌的奶粉,但如果要買就得盡快。還有一家藥房不在鬧市區,說前兩天奶粉貨源很緊張,這兩天稍微好些。

從澳門的奶粉市場情況來看,現在供應確實比較緊張。部分品牌的奶粉比較緊缺,比如來自美國的幾個牌子,另外不同的藥房情況有所不同。根據記者從澳門衛生局拿到的數據,澳門近3個月幾種常用品牌奶粉進口數量維持正常,但由於春節期間大量內地遊客湧入,導致奶粉銷量大增,因此現在奶粉出現了結構性的緊缺,部分品牌的奶粉一罐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