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萬象

作者:

經濟解讀怪誕行為學

能用錢解決就不要欠人情

生活中我們常有莫名其妙的舉動,艾瑞裏在《怪誕行為學》一書中告訴你:錯!所有的現象,背後都有經濟的力量!

▲你對自己的工資是否滿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賺多少錢,因為你老婆會跟她妹妹去比。

▲你買一支鋼筆,甲商店賣25元,乙商店賣18元,你會為了這7塊錢跑15分鍾去乙商店。你買一件衣服,甲商店賣455元,乙商店賣448元,同樣是省7塊錢,你卻不願意跑15分鍾去乙商店。

▲買房子的時候,甲乙兩種房子各有千秋,這時候房地產代理也許會給你推薦丙房子,這個丙房子和甲很像,但是屋頂要修。麵臨甲乙的時候你很難選擇,而出現丙之後你卻去選擇甲了,而甲往往正是代理要賣給你的房子。這就好比相親時的“燈泡”。人找對象往往也是這樣,有時候未必是仔細思量過對方的優點和好處,而是因為這個對象和其他某人一比,有了明顯的強項。

▲如果你家裏搬沙發,要請鄰居幫忙,鄰居會很樂意。日後鄰居需要的時候你也可以幫忙,如果你說我給錢,你反倒可能得罪人。可是如果你整個搬家都讓鄰居來,而舍不得用搬家公司,你則可能把鄰居大大得罪。因為你誤用“社交規範”來逃避“市場規範”。

▲如果能用錢解決問題,絕對不要欠下或許高成本的人情債。

▲某托兒所,以前家長接孩子有時候會遲到。後製定規則,遲到的罰款。誰知道製定此規則後,遲到的更多,更心安理得了。更有意思的是,取消罰款規定後,遲到的高水平並未回落。

▲有一段時間,為抑製企業給CEO亂漲工資行為,美國媒體開始給CEO公開工資,並排名。結果,CEO工資漲得更是無法收拾了,因為富人這時候眼睛看著超級富人了。

▲有個年輕人畢業後年薪十萬,很不開心。老板問他:“你當初預期多少?”“三萬。”“那麼十萬為什麼不開心?”“因為參加同學聚會,那個很不怎麼樣的家夥掙30萬!”建議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看到一群人拿著酒杯在那裏吹噓,趕緊就走,別給自己找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