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老來得子,浪子找到了歸家的路
作者:雨霖林
據台灣《東森新聞》2012年8月19日報道,現年58歲的“音樂教父”羅大佑於8月15日喜得千金,第一次當爸爸,羅大佑麵對媒體說:“58歲當爸爸這一刻,我才對人生如夢初醒,知道家的意義。謝謝妻子給我滿懷溫暖沒有紛爭的家。”
曾經的羅大佑,是著名的浪子,一生搬過19次家;他曾經與張艾嘉轟轟烈烈相愛萬眾矚目下分手,之後又與演員李烈同居12年結婚1年卻又離婚,情路坎坷的他說“一直到54歲其實都還沒有生小孩的想法”。那麼,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昔年的“浪子”終於有了生兒育女、回歸家庭的想法?他與45歲的新婚妻子高齡生女,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迷戀張艾嘉,情到深處人孤獨
1980年,羅大佑從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後,考上並獲得醫師執照,成為台北市一家醫院放射科的醫生。他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姐姐是藥劑師,哥哥是牛津大學的心髒醫學博士,是一個醫藥世家。
從在醫學院讀書時,羅大佑便組建“洛克斯”樂團,開始寫第一首歌,並錄製了第一張唱片。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公司決定推出他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不料,這個瘦削冷峻的青年一夜之間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於是,他一邊當醫生,一邊連續出版了《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家》這3張專輯。這幾張作品掀起的社會效應,其規模之大、延續之久,整個台灣流行音樂史上迄今無人企及。
張艾嘉比羅大佑大1歲。1977年,羅大佑為張艾嘉寫了電影《閃亮的日子》裏的插曲,從此他與她的故事也閃亮登場。遺憾的是,當時25歲的張艾嘉已經與劉幼林結婚。婚姻成了隔在他們中間的一堵牆。
早在1979年,張艾嘉嫁給了當時任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劉幼林。劉幼林比她大16歲。25歲,張艾嘉與劉幼林成婚。後來張艾嘉坦承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是第一次結婚,她自稱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婚姻,隻是覺得過了25歲應該結婚。
張艾嘉曾說:“20歲時,我當然希望男人可以給我一個浪漫的情懷,安定的未來。對我來講,愛情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動力,所以25歲我就結第一次婚了。”輕輕一句話,滿紙無奈心。
羅大佑當時也有初戀女友,在張艾嘉與初戀女友之間,他最終選擇了星光熠熠的張艾嘉。兩個人經曆這麼多波折,終於雙雙甩了另一半,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羅大佑希望張艾嘉退出娛樂圈,安心在家早日為人母。可是張艾嘉嗤之以鼻,反問他一年掙的錢是不是比她多。張艾嘉當時比羅大佑更紅,這個反問深深地傷害了羅大佑的自尊。羅大佑尖銳地反駁道:“你到底是不是個女人?難怪你會離婚!”張艾嘉跳起來摔碎了房間裏鎮風水的鏡子,在淩晨3點衝出門,找了家陌生小酒吧開始放縱。
第二天早上,當羅大佑找到醉醺醺的張艾嘉時,他都快急哭了……羅大佑央求張艾嘉為她生一個孩子,但那時正處在青春年少愛玩階段的張艾嘉,怎麼肯被婚姻和孩子束縛。張艾嘉斷然拒絕了羅大佑的要求。
在這場戀愛中,張艾嘉就像一隻天上的風箏,她始終飄在雲端,根本就沒有被羅大佑拽緊過。愛情那根線在天空與大地之間,顯得那麼脆弱,那麼不堪一擊。兩個人愛得很辛苦。最後,由於性格懸殊和各自的事業心都太強,兩人相處沒多久便分手了。
分手後,羅大佑寫了一首歌《是否》來緬懷這段感情:“是否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是否這次我將不再哭,是否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走向那條漫漫永無止境的路?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是否淚水已幹不再流,是否應驗了我曾說的那句話,情到深處人孤獨。多少次的寂寞掙紮在心頭,隻為挽回我將遠去的腳步,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淚水,隻是為了告訴我自己,我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