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製度建設對於企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危機手冊的製訂反映了一個企業對於其生存狀態的危機意識。“危機手冊”這個名詞對於國內許多企業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它已成為國外許多企業必備的應急指南,對於企業快速處理突發事件發揮了指導作用。2003年國內“非典”疫情爆發前期,國內由於沒有相應的措施安排,引起了公眾的恐慌,造成了許多損失。隨後製訂的《關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條例》對於後期“非典”的控製、穩定民心以及以後相似事件的處理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本合格的危機管理手冊,不僅應該有指導意義,還應留有一定彈性,使危機處理人員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具體加以處理,同時還應做到隨著時間的變化及時更新。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一部五六年都不修正的危機手冊還有什麼實際的指導意義。所以,製訂危機手冊首先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和時效性,同時在結構上要保留以下內容。
1.目錄封麵
要清楚注明日期,好讓後續者或使用者知道此危機管理計劃的有效性。如果日期過久、環境有變,那麼適用性就可能不同了。
2.指導原則
危機管理手冊的精神何在?應該在指導原則處說明,如此可以使管理者不會偏離危機管理手冊的核心精神。
3.計劃的演練及其時程
紙上談兵畢竟與實際有一段差距,故需借由定期排練,找出計劃中的盲點加以改進,以縮短理想與實際的差距。演練的時程應根據企業當時內外條件的變化來確定,但最少每半年要定期舉行一次,會後應檢討此排練有無應改進之處。
4.成員簽署
為什麼危機管理計劃要成員簽署呢?這表示組織成員了解這份危機處理計劃的內容,且無異議。
5.確定危機處理團隊
危機處理團隊是危機處理的靈魂,故應確定並設定其動用企業資源的相關法規及配套措施。
6.設立危機指揮中心
必須考慮到,當正常的營運中心在災難後無法繼續擔任指揮中樞的任務時,就有設立危機指揮中心的必要。設立時,應考慮到危機相關的人、事、物。尤其是在人的方麵,應建立危機處理預備隊。有鑒於危機複雜多變,過度僵硬的組織會造成不易周全的遺憾,若能建構危機處理的預備隊,則能隨時勢的變化而立即調兵遣將,有所應對。
7.後勤補給
後勤牽涉較龐雜,諸如危機控製中心地點安全與否,需要用幾條對外聯絡的電話專線、傳真專線、計算機、發電機組以及危機控製中心的補給事宜(如食物、飲水)。
8.危機辭典
對於專有名詞應該加以解釋,以免誤解。
9.確定危機發言人
可安排主要的企業危機發言人以及2~3位候補發言人。
10.主要聯絡媒體清單
有哪些媒體具有舉足輕重的民意影響力,這些皆應列入主要聯絡媒體清單。
11.主要聯絡的政府單位與官員
消極的目的在於化解不必要的誤會,降低衝突。積極的目的則在於爭取外界的信心與支援。
12.事先規定應搜集的資料
此乃作為決策依據之用。
二、危機處理專案小組的構建
危機處理的指揮體係必須明確,才能上令下達、群策群力,發揮團隊精神,朝同一方向奮鬥,成功解決危機。反之,如果指揮體係不明,權責不清,就會導致組織內部衝突不斷,反而消耗了自身的力量,所以成立一個運作高效的危機處理專案小組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對危機處理專案小組的人員選拔、組織構建進行介紹。
1.人員選拔
在突發事件麵前,企業往往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處理得當則企業能夠成功渡過難關;如果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則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危機處理專案小組成員的選拔非常重要。
首先,小組成員對企業的忠誠度是進行選拔時的首要考慮條件。危急時刻,也往往是企業最脆弱的時刻,由於小組成員將有較多機會接觸企業內部的機密資料,如果其忠誠度不夠,或者不能保密,將資料泄密給競爭對手,無疑是讓企業雪上加霜。就算當時沒有給企業形成致命一擊,也會成為日後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