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勤儉節約巧理家財(3)(1 / 3)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出國留學最多隻能攜帶2萬美元或等值外幣。而這些錢有時除去學費等支出外所剩無幾,家裏必須通過國際彙款解決生活費和下一年學費的問題。目前,電彙、票彙、信用卡和旅行支票都可以將學費彙往國外。據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有關負責入介紹,電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電彙的最大特點是快捷,缺點是手續費較高。有時票彙也是一種很好的彙款方式。因為它攜帶方便,並可以節省費用。彙票適合大筆彙款,但彙款速度較慢。

因此,您隻需要在時間緊迫時選擇電彙方式,而其他時候則可以選擇票彙的方式,由於國際彙款都比較貴,因此,合理的選擇彙款方式也能省下上百元的人民幣開銷。

目前,不少商業銀行都推出了外幣卡。對留學生來說,選擇把錢存在國際卡中可能最方便。目前一些銀行的國際卡,不僅有一定的透支額度,還專門為出國留學入員設計了一種主附卡功能。在該國際卡的透支額度內消費和取現,家人在國內隻需用人民幣購彙還款即可。這樣免除了彙款環節,幾年節省下的費用很可觀。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付費前,您最好要問清對方學校接受何種付費方式,然後再做出選擇。

招數三:盡量不找留學中介

辦理出國留學,目前有兩種辦理方式。一是自己做卷送簽,二是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代為辦理。盡管各國使館也都歡迎本人遞卷,但很多人還是為了省心選擇了留學中介。因為這些中介推薦的學校都很誘入,提出的保簽承諾也讓人動心,但這些中介都是收費幫助辦理出國簽證,費用也在1萬到8萬元之間,這雖能省去您奔波往返的時間,但這些費用原本是可以省下的,您隻需要詳細了解辦理簽證所有的手續,以及各國使館的辦理要求,一樣可以拿到您的簽證。

如果一定要選擇留學中介時,如何能真正省錢省心呢?這裏麵實際上有很大訣竅:一是您必須事先問清各學院、大學的詳細費用,交付時間和方式;二是要明白所交費用的用途,索取有效發票和收據;三是要明白所交費用的退費政策;四是各項費用必須事先列明在合同上。

孩子的教育投資是許多中國家庭的一項重要支出,許多家庭都想把孩子送到國外名氣大的學校讀書。殊不知學校名氣大學費也昂貴,以澳大利亞五星級的大學為例,1年的學費加上1年的生活費,一般需要人民幣20萬~25萬元左右,而且,入學要求比普通院校要高。這些大學一般都要求中國的重點高中畢業生先讀1年預科,然後再讀3年本科(視專業而定,有的要求4年或更長),這就意味著一中國學生最少花4年或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本科學業。

選擇出國留學,就是選擇一種教育產品的投資行為,它與選擇房產投資和其他方麵的投資沒有本質的區別。費用和就讀時間長短,成了出國留學主要的選擇要素。在中國的家長和學生存在一貫重視學校名氣傾向的情況下,如何才能使孩子既圓名校畢業之夢,又不對家庭造成過重的經濟負擔?

考慮出國的必要角度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看待出國留學十分必要。打個比方,有學生說,很想進墨爾本大學完成一個商科碩士學位,但我家隻有85萬元人民幣存款,讀一個本科還不夠,怎麼辦呢?在這種情況下,他應該讀1年的墨爾本大學預科加3年大學本科再加1年碩士,一共5年,但是投資在125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你在邦德大學花2年完成本科,再去墨爾本大學讀一個商科碩士,時間是3年,投資在85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樣時間上節約了2年,費用上節約了40萬元,既圓了名校夢,又符合家庭財務狀況。以澳洲頂尖的商學院的會計課程為例,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選擇專業不要“一窩蜂”

沒有人會否認留學是人生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對於人生的規劃,中國孩子和國外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國外孩子在11、12歲的時候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比如想做律師、獸醫、記者等等,所以在孩子上大學時專業選擇上也呈現多元化。

與國外孩子相比,中國的大多數孩子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沒有什麼具體概念,他們認為隻要進了名牌大學,將來一定會有一份體麵的工作和燦爛的前程。

幾乎超過70%以上的中國學生在出國留學選擇專業的時候選擇了商科。大部分學生選擇商科的原因,是他們對將來的職業選擇沒有清晰的目標,所以就奔著商科而去。這麼多的商科畢業生,就業市場無法消化就必然導致就業競爭激烈。讓人可惜的是,一些重點高中理科成績優秀的畢業生也鎖定商科,而在國外類似的學生一般選擇讀法律、醫科、科學等專業,畢業後職業的選擇更廣。

實際上,出國留學應該從規劃人生的角度出發。父母為了孩子出國留學投資將近100萬元人民幣,專業選擇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班級裏名列前茅,英文不錯,邏輯思維能力強,口才好,那應該選擇讀法律專業,將來如果成為一名執業律師,既規避了商科畢業難找工作的風險,又發揮了學生特長,何樂而不為呢?很多學生和家長擔心,讀法律時間長,資金上有問題等等,但仔細分析,也不盡然。從澳洲頂尖的法學院比較中可見一斑:從中我們發現,有的名牌法學院3年不到就完成了法律本科,比普通的商科專業更早開始就業,投資不一定比商科的多。由此可見,專業的選擇和職業規劃必須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