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是人情化的社會,不是法律化的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裏,各種關係縱橫交錯,不會處理關係也就等於不會幹工作,沒聽有的負責人員說嗎,現在所謂的工作那就是平衡各方麵的關係,利用關係來解決矛盾,利用矛盾來駕馭局麵,這才是政治家的應該具備的手腕,一個人,負責人場就像是魚池,每個人都想爭做魚池裏麵的泥鰍,都想做到滑不溜秋的,沒聽說嗎:‘彙報再好不如酒好,工作可少菜不能少,’,負責人圈子中的很多重要決定那都是在飯局上產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這些負責人員們樂此不彼的參加各類場合的原因,而且這圈子中的飯局有一定的獨特性,參加了,你在飯局上的發言可能會變成流言;如果不參加,那你的流言就可能會變成飯局上的發言。
俗話說,公事辦不好挨批,私事辦不好挨踢,所以,以後不管走到什麼位子,一定要想辦法跟老板搞好私人感情,隻有密切的與老板處好私底下的關係,那才會有良好的工作關係,這就是我們的最基本國情,還有就是,一定要及時的請示彙報,有事沒事去老板那裏坐坐,讓老板時刻記著你,哪怕隻是過去跟老板嘮嘮家常,哪怕隻是過去陪老板喝杯酒後茶,那你也得去,別怕去了挨訓,老板訓你那是拿你當自己人,沒聽說嗎:今天找不到老板的辦公室,明天你就找不到自己的辦公室。
還有一點是負責人圈子中至關重要的,那就是上級與下級的關係必須明確好,要知道,在我們國家的負責人場,上級整治下級是天經地義,以下犯上十有八九沒有好果子吃。即便是上級有錯誤被你掀翻,你今後也必被新上司視為不忠不孝,終身得不到重用。同級之間是兄弟關係,即便有矛盾,一般也不傷害根本,若你真的把同僚掀翻在地,必被視為不仁不義,而遭人防備。
你依附的負責人員總有調動、退休、倒台、下台的時候,即使他上升了,換了另外一個人,他對這個人的話語權能否繼續保持?恐怕逐步消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這個新上來的人,也象一個新的樹枝,有他自身成長起來的樹幹和發展出來的枝椏。更何況,你靠什麼建立和維持與某一個權貴者的密切關係?這種密切關係究竟是單方麵的依賴,還是雙方相輔相成的?如果是前者,你在心理上就永遠處於一種對人搖尾乞憐的狀態;如果是後者,情況反而更糟糕,因為你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是你又無法全方位地介入他的行政生涯,你隻是他的一個側麵、一個層麵、一個點,是他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的一個小小的結,而一旦他那一方在別的側麵,別的層麵、別的網結上出了問題,你就不能不受到牽扯,你的事業就完全有可能跟著玩兒完了。
對於上司來說,無法控製你的下屬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對於下級來說,無法控製你的上司將使你隨時處於不安之中。圈子中的事情誰對誰錯,沒有個是非標準,誰權大誰就是對的,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負責人場處世原則。這個社會無論做人還是做事,有靠山和沒靠山是有天壤之別的。想做負責人必須朝中有人。生活裏想不想當負責人,能不能當負責人和會不會當負責人不是一回事情。想當負責人的人不一定能當上負責人,當了負責人的人不一定能當好負責人。
法規是人大定的,而具體的執法人員是要負責人方的權力機構任免的,違法可以,違權不行。違法不違權還有救,因為有權者可以幫你說情;如果違權不違法,那就死定了,隻要有權者一句話,頭上的烏紗帽就得摘。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為權而爭得頭破血流,卻不見有多少人為護法而犧牲呢?
生活中為了一負責人半職明爭暗鬥的事例隨處可見,而遇事敢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或者說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卻不多見。正義與邪惡、法律與權力始終是一對孿生兄弟,時常伴隨在人們的左右。升負責人發財就是這個社會的潮流。
圈子中的事情就是弄不明白,關係到老百姓的事情,該快的快不了;涉及到負責人與負責人的利益的事情,不該快的又快得不得了。如今社會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兩麵的,公開的是一麵,暗地裏又是一麵,而往往起作用的是後者,前者隻是做給老百姓看的。
現在的負責人場和商場一樣,事事都講究實實在在,事事都須等價交換。一些在位的人,為什麼在有權的時候撈錢撈物,因為有權和沒權的反差確實太大了。不要太相信那些製度,有了製度沒人執行等於沒用;有了製度沒人監督也等於沒用。圈子中有兩種辦事方法:一種是通過送禮謀到一個位子;另一種是謀到一個位子以後再送禮。前者多是跑負責人者采用的辦法,後者則是有本事被重用後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