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野史是一位姓黃的當地居民寫到論壇上的,這野史上記載到,在荊州古城東南百餘裏地,有一座美麗的濱江小鎮名為郝穴,這郝穴上一公裏的地方就是鐵牛磯。
離著這鐵牛磯石碑不遠處,便可以見到一座形態奇特的獨角靈犀,雙目圓睜,身體前立後蹲,時刻注視著濤濤江水,盡忠職守,這座石牛便是聞名九州的鎮安寺鐵牛。
荊州古城澤國,這裏原本是千裏雲夢澤,湖泊成片,河流渠道密布,而郝穴更是澤國的淵海。每逢汛期,淫雨霏霏,連月不停,江水猛漲,江堤經常險象環生,時有潰口。汛期洪水像惡魔吞沒莊稼,毀壞房屋,害得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背井離鄉,或沿途乞討,情景淒慘。
荊州新上任的太守知府唐際盛,原在京城為官,清正廉明,敢於為民做主,深受老百姓愛戴。因不願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隨波逐流,受到排擠陷害而被貶到荊州。
上任之初,唐太守經過明察暗訪,耳聞目睹災民慘狀,便暗下決心要治理好洪水,然而百思不得治理之法。一日,他又在堂前踱來踱去,思考治理之良方,仍沒想出什麼好辦法來。
後來有一天晚上,唐太守突然夜夢一白胡子老道士手執拂塵,笑吟吟的向他走來,而且還說道:“洪水之災,蛟龍作怪,欲得治理,請隨我來。”說著便拂袖而去。
唐太守聽得此言,顧不上穿靴戴帽,連忙追了出去。隻見道長在柳樹下牽出一頭形狀奇怪的青牛,然後青牛前立後蹲,老道騎上後,青牛立起抬腿邁步而行。太守唐際盛甩開雙腳,緊緊相隨,眼看就要追上,隻見道長將牛屁股一拍,喝聲“上”,青牛騰空而起,轉眼將太守拉下兩裏有餘。
這太守也是一心為民的好官,緊追不舍,就這樣追追趕趕,反反複複,一直來到郝穴一處叫“驢子瓶頸”處的堤段上。
此處堤外無灘,主泓貼岸,急流頂衝,江水上迎,旋渦不斷。唐際盛遠遠看見道長和牛停在江中的半空上,道長笑眯眯的向他招手,青牛也在點頭舞腳弄腿擺尾,似乎叫他“快來,快來”。
太守見狀,提起精神跑了過去,雙腳踏上了江麵才感到奇怪,原來自己踏波而行,如履平地,並未沉入水中。他想,這定是仙道相助,於是信心倍增,膽量超常,勁頭更足。
在離道長五六丈處,隻見道長將牛屁股一拍,喝聲“下”,江水便劈開兩半,道長騎牛跨入江水深處。唐太守深怕就此失去治理洪水的良機,也急忙跳入水中。當即一陣狂浪撲來,緊接著一個大旋渦將他吸入江心,越卷越深,透不過氣來。
江水冰冷透骨,唐太守大叫不好,便手腳亂舞,拚命掙紮,人卻就此驚醒過來,才發現原來是驚夢一場。而他渾身上下也是濕漉漉的,像才從水中撈起一般。
太守覺得好生奇怪,就仔細琢磨這場夢來,忽然驚喜道:“有了,有了!”蛟龍畏鐵,牛又屬土,土能治水,何不鑄造鐵牛安鎮水濱者,真是妙哉也,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