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鎮壓真相(1 / 2)

“什麼?皋陶!”吳名驚呼道。千算萬算也沒想到,這鎮壓巴蛇的存在,居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

皋陶是誰?可能諸位看官不知道,這裏簡單的介紹一下。

傳說我國的第一部《獄典》就由皋陶製定,他把《獄典》刻在樹皮上,呈給大禹,禹看後覺得很好,就讓皋陶實施。《獄典》歸納了殺害同伴就得服法而不在於用刑。東漢《論衡·是應》有記載,漢代衙門裏供奉皋陶像、飾獬豸圖,後被傳神話為“獄神”。

張建安也走到這位傳說中人物的石棺前,仔細的打量著這口古樸厚重的石棺。這位華夏的始祖,為了鎮壓這邪惡的巴蛇蛇魂,以身試法,以法獸為鎮墓,將蛇魂永鎮江底。

這種行為,是何等的高尚,無怪乎被世人稱為聖人。

“羿斷修蛇於洞庭,此地遂名巴陵,蛇骨作大丘,蛇魂興風,楚地皆受其毒,於蛇目築大陵,聖賢入而鎮其首,掘雲夢之水而沒其尾,立祠定其七寸,而後不複興焉。

尾者,泄也,修蛇食象,三歲出骨,出乎入乎,乃是通也,易也,活也,動也。若不伏之,左右翻覆而山澤顫,氣從尾出,作大障而毒人,障者,三歲之氣,聚散雲雨,上則三光盡掩,下則四水皆濁,所居黎庶,往來遷旅,莫不非命。

身者,梁也,納也。為羿所折,乃餘其心,猶複激者,

百獸皆懼,四往奔逃,躁而吞人。

首者,魁也,命也。神之所居,見者不祥,聞之則寒。

至舜之時,災漫九州,水浩洋不息,有大禹治水,九年而返,至楚,聞患,誅縱目者九百人,命其護此,又築大陵,皋陶入而鎮之,厝其芒。決雲夢大水沒其尾,大障自止,立祠於七寸,以軒轅鐵定其心,由此,修蛇首尾不應,四十歲乃消。”

聽著孔文君再一次將這段文字念叨出來,這一刻大家總算是明白鬼眼老爺子給自己看的蛇皮上以及七寸祠裏麵記載的這位聖人,其實早就以及告訴了自己,一直都是皋陶,一直都是這位聖賢。

當年,後羿將巴蛇斬與洞庭,巴蛇的蛇骨所化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巴陵所在,然而當年隻殺了巴蛇,卻沒有滅其魂魄,所以有高人在巴蛇蛇頭之上修建了這所陵墓,皋陶進入這陵墓之中鎮壓這蛇首。

而後,雲夢澤的水淹沒蛇尾,後人在七寸所在地也就是當年的巴陵立七寸祠,隨後就再也沒有蛇魂作亂。

而後,因為地質變遷的緣故,原本蛇首處的陵墓變為長江水脈流經之處,之後經常發生水患,一直到唐朝中期,黃龍寺主持超慧大師發現其中的秘密,主動以金身鎮壓,之後保住長江此段數百年未曾決堤。

之後就是長江不知原因的改道,雲夢澤退去,原本鎮壓的蛇尾也化作高山,被稱之為崀山,而後七寸所在之地也露出水麵,被人修建了學校。

但是,蛇首所在地,依舊沉在長江之中。

“哥哥,這裏有一塊石碑!”

小蘿莉的聲音,從石棺後麵傳了過來。這小丫頭,一不注意就到處亂跑,吳名無奈地走向小蘿莉所在的地方。

我的天,這塊青石上麵,全都是鳥跡書,不但文字比較晦澀,而且書寫的格式非常的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