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
最終巫族的血脈原本以為就到九黎族打止了,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九黎族居然分成了以蚩尤為頭的九黎苗裔,以及以三眼巫族為頭的巫靈一族。
黃帝大敗蚩尤,九黎歸順;但是巫靈族卻桃之夭夭,最終逃到了當時的巴蜀之地。
而後不知多少年,黃帝娶蜀山氏的女子為妃,生下一男嬰。男嬰長大後是即雙瞳,居岷山下的石穴裏。他善於養蠶,因“教民蠶桑”有功,而被部族人稱作“蠶叢”。後成為蜀地羌族首領。
而這個羌族其實就是當年的巫靈一族大融合之後的民族,所以羌人擅巫。這位蠶叢氏是一個悟性非常高的人,在擔任古蜀國國王的時候,進一步了解到天地之中的靈是從何而來,進而發明了無數的法門。
這其中,既有以吸取萬物之靈靈力以達到自己壽命已經能力的祭靈人這一脈的巫術,也有以自身為宿體,容納靈魂的寄靈人巫術。
這兩脈的巫術分歧,其實就是從古蜀國蠶叢王之後開始慢慢爆發出來的。而後數百年,大舜突然收到急訊,說是在楚地出現一條怪蛇,便派遣大巫後羿前往斬殺。
巴蛇又粗又長,鱗片堅硬如鐵,裹在身上像是穿上厚厚的鎧甲。它張口能吞整隻大象,大象在它肚裏慢慢消化,三年後才吐出象骨,巴蛇在湖中興風作浪,打翻船隻,吞食落水的人,它還伏在水邊襲擊行走的人。
巴蛇被後羿斬殺之後,巴蛇的詛咒就開始生效了,因為後羿的巫這個身份,導致後羿牽連到古蜀國為數不多的巫靈後人。一直到巴蛇怨氣爆發,皋陶帶領九百巫靈族人以己身體鎮壓巴蛇,從此之後,巫靈族後人便開始受到了血脈之中的詛咒。
許許多多的巫靈人開始莫名其妙地死亡,這中間幾百年裏麵,古蜀國的巫靈人也逐漸減少,剩下不多的人開始四散逃命。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學說開始慢慢地充斥在商周時期,但是這個學說這個時候還是被稱之為巫。
而後幾百年,西周滅亡,列國紛紛雄起與中原大地,這個時候,這個已經傳承了無數年的新流派開始逐漸形成,但是這個流派和巫靈一脈一般,也產生了分歧,最終變成了道家和陰陽家。
而這個時候,巫靈族僅剩下的人開始學習各種流派的學術,而後又千年,最終到了宋元時期,崖山一戰,巫靈一族分為兩脈。
一脈以天地之靈為貢品,想突破自身的血脈詛咒,這一脈被稱之為祭靈人;另外一脈,以自己為容器,吸取靈體的能力壯大自身體魄,但是仍舊無法逃脫血脈詛咒之力,這一脈被稱之為寄靈人。
崖山一戰,寄靈人與祭靈人兩脈以大宋國運為賭注,最終寄靈人不敵,敗下陣來。從此之後,寄靈人就成了隻有巫術傳承,卻沒有巫藏傳承,亦或是隻有巫藏傳承而沒有巫術傳承的家族。